文 / 台兒夏敬淇放射師
[上半場葛萱] 文章連結
下半場則帶來椎體異常(Vertebral Anomalies),一開始帶來8個診所的個案,分別是hemivertebra, butterfly vertebra, scoliosis, kyphosis和coronal cleft vertebra,從胚胎發育的角度來看,不同時間點產生的事件會導致不同的椎體異常,且常常混合多個椎體的不同異常。
椎體由軸旁中胚層(paraxial mesoderm)發育的體節(somite)形成,體節會分化成皮肌節(dermomyotomes)與生骨節(sclerotomes),分別發育成脊椎的肌肉和椎骨,生骨節在胚胎四週時會往腹側移行並包圍住脊索(notochord),經過再分節化(resegmentation),切分為頭端和尾端兩塊,這兩塊分別會與鄰近的頭尾塊融合,形成新的體節成為前驅椎體 (vertebra precursor),前驅椎體的不同部份分別成發育成脊椎骨的不同部位,例如椎體(vertebral body)和椎弓(neural arch)。在胚胎六週時形成六個軟骨中心(chondrification),胚胎九週時變成三個骨化中心(ossification),骨化的順序會先往頭端的頸椎方向,再來是往尾端的的胸腰椎。
再分節化有問題時,則可能出現block vertebra,不同椎體會融合在一起,這個也是脊椎側彎常見的原因;進行到軟骨化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可能就會產生wedge vertebrae,是由於生骨節的發育不良。單側的中心軟骨如果沒形成的話,就可能產生hemivertebra;兩個中心軟骨沒左右融合,而且脊索沒有消掉持續存在,會變成butterfly vertebra;在硬骨化的過程中,背側與腹側的硬骨沒融合,就會變成coronal cleft vertebra。(圖一)
發生椎體異常的高風險因子,包含酒精攝取、使用valproic acid類的抗癲癇藥物、高熱(hyperthermia)、糖尿病、高血糖,最初分享的8個個案中,有3位孕婦患有慢性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或高血糖,故對於有糖尿病史的孕婦,超音波下需更加注意有無椎體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