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兒診所 林丹薇 醫師
2014/12
胎兒心律不整是懷孕中常見的異常,發生率為1~2%。絕大多數的心律不整為良性的心房早期收縮(Premature Atrial Contractions, PAC),會自然改善,不需治療;小於10%的心律不整為持續性心搏過速或心搏過緩,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診斷治療。
評估胎兒心律不整的方法中,目前以M-mode Echocardiography 及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為主流。將 M-mode 指標線置放在橫跨右心房、心室中隔、及左心室的位置上,可觀察心房收縮與心室收縮間的關係 (右圖)。再配合運用Doppler Echocardiography,可更精準測量心房收縮與心室收縮間的時間間隔,進一步鑑別診斷。
下表為胎兒心律不整的分類及診斷,最常見為心房早期收縮(PAC),常在第二孕期晚期出現,大部份為良性,但其中約有1~2%合併先天性心臟病,2~3%可能在孕程中或出生後幾週內進展成持續性心搏過速,因此仍需密集追蹤。另外,婦產科醫師常被諮詢的是,當孕婦本身患有結締組織疾病時,若anti-SSA/Ro antibodies為陽性,大約有1~2%會導致胎兒出現先天性心房心室傳導障礙,下一胎再發生的機率為14~17%。
近期診斷了一例呈現持續性心搏過速的胎兒,孕婦本人無特殊病史,妊娠二十二週時接受超音波胎兒結構篩檢時發現胎兒心搏持續 250~270 bpm、 1:1 AV conduction,無可見心臟結構異常,尚未出現胎兒水腫徵象,診斷為心室上心搏過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之後隨即轉診至馬偕醫院高危險妊娠科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