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醫院婦產科 彭成然 醫師
2015/1
孕婦為第二胎之經產婦,過去無特別重大疾病病史,第一胎生產也無特殊狀況。本胎次懷孕初期檢查及羊膜穿刺報告皆無特殊異常之發現,於妊娠24週時接受中期超音波胎兒結構篩檢,發現胎兒頸部有一多囊性腫瘤,低迴音性,在color doppler下無明顯血流構造,大小約4x3x4公分,判斷為多囊性水瘤(cystic hygroma),因此建議轉診至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高危險妊娠(High risk pregnancy)專科,做進一步診視、諮詢及治療。孕婦爾後在例行性產檢中連續追蹤腫瘤大小,在懷孕週數第30及34週,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掃描(MRI)顯示腫瘤逐漸增長擴大至頸部雙側(大小約7x6x7公分)及縱膈腔、氣管等構造,羊水量也逐漸增加(AFI = 30)。
綜合考慮胎兒多囊性水瘤(cystic hygroma)之大小、位置及羊水過多可能有吞嚥困難之情形,我們判斷此胎兒出生後立即恐有上呼吸道阻塞之情形(High airway obstruction),因此逼近足月及預產期時,馬偕醫院組成了專門醫療團隊,成員包括婦產科、新生兒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各專科人士。生產方式採取了EXIT procedure(Ex uterine intrapartum treatment),意即在全身麻醉剖腹產下,先只露出胎兒頭部,未斷臍帶且仍保持母親胎兒循環下,先行插管確保建立胎兒呼吸道,最後娩出胎兒交予新生兒科及小兒外科做後續照顧及腫瘤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