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台兒診所 張東曜 院長
2015/8/10
去年的孟夏,我從FB得知雙和醫院的方旭彬醫師辦了一場很有趣的演講,邀請當時仍任職於慈濟、台安及中山醫院的陳慧文醫師到雙和醫院講『新生兒髖關節超音波篩檢』。在徵得方旭彬醫師同意後,我特別商請吳佩臻醫師幫忙主持台兒的晨會,帶著王淑美醫師和張婉婷放射師前去學習,想一探究竟,為何一位小兒腸胃科醫師會做了全台灣最多例的新生兒髖關節超音波篩檢。
原來,方旭彬醫師和陳慧文醫師同樣任職於台安醫院小兒科時,想要有所做為,就挑了這個題目,而陳慧文醫師的夫婿是長庚專長小兒骨科的張嘉獻醫師,請先生指導,太太執行,可謂夫唱婦隨,天作之合,全台灣最多例的新生兒髖關節超音波篩檢系列,從此誕生。
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發生率約千分之一點五,與唐氏症的八百分之一相若。差別在於前者若能在嬰兒期即發現,多數復健即可,若需手術,兩歲前手術預後較佳。因此,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新生兒的一生從此改變,否則,可能導致跛行,也可能年紀輕輕就需置換人工髖關節。而後者(唐氏症)若是發現,目前並沒有治療的方法,絕大多數的父母會選擇終止妊娠。
從此,我就一頭栽進去,心想,這麼有意義的事,一定要幫助他們把它做成功。
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是漸進式,雖然我的專長是胎兒超音波,但目前並沒有辦法在產前診斷髖關節發育不良,唯一的方法是和小兒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及小兒骨科醫師密切合作。只可惜,目前這個病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新生兒髖關節的理學檢查和超音波檢查並不普及,因此,在專業上和推廣上有很多可以努力的地方。
在產前診斷的領域裡,婦產科醫師都非常熟悉唐氏症篩檢。唐氏症的二指標血清篩檢在台大謝豐舟教授的引進和領軍下,善用醫界和民眾的智慧,在不增加政府支出的前題下,締造了非常好的成績,不僅僅接受度高,也有很好的品管。後來再引進的唐氏症四指標篩檢和長庚徐振傑醫師引進的第一孕期組合式的唐氏症篩檢(含頸部透明帶),基本上也採取相同的模式,至於現在為什麼會變成台北市『助妳好孕』的補助項目,本文就不詳述了。
在和張嘉獻醫師、陳慧文醫師討論後,我們認為可以從『推廣教育』和『登錄系統』這兩點著手做起。個人約於2002年起曾和賴其萬教授分別代表周產期醫學會和癲癇醫學會,合作建立『台灣癲癇與妊娠登錄系統』,這個系統目前還在台兒及癲癇醫學會的共同努力下運作,追蹤服用抗癲癇藥物孕婦的胎兒預後,並提供必要的諮詢。而張嘉獻醫師也曾於2005年在小兒骨科醫學嘗試建立新生兒髖關節超音波篩檢登錄系統,可惜並未普及。
跨科系的腦力激盪總會迸出新的火花。為了把這件事做好,張嘉獻醫師特別邀我到北區小兒骨科的月例會,要我從長期觀察唐氏症篩檢發展所得的心得提供建議,讓大家充分討論。
今年的仲夏的某個週日早上,我約了謝豐舟教授、張嘉獻醫師以及陳慧文醫師一同到台北老爺喝咖啡,請大前輩指點,確立我們努力的方向。在陳慧文醫師(已轉職新店慈濟)和新店慈濟蔡立平主任懇談後,亦同意借將,讓陳慧文醫師和台兒一起努力。
今年九月在第七屆的台兒胎兒醫學工作坊上,台兒特別請到了張嘉獻醫師來講Screening for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and its Impact並正式宣佈『推廣教育』和『登錄系統』的實務工作。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篩檢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值得婦產科、小兒科、復健科和小兒骨科的同道一起來努力。
以台灣每年20萬名新生兒計,全台約有300名病例。大家加油,我們要一起改變這300名新生兒的一生。
左上張嘉獻、張東曜、左下張東曜醫師夫人、謝豐舟、陳慧文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