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坤婦幼醫院/黃偉垣 醫師
2017 / 11
在台灣,全國性的新生兒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篩檢已行之有年,而且在診斷技術與治療上不斷有所進展。此外,先天性聽力篩檢也於2012年起開始全面免費施行;然而發生率更高,據統計約為千分之一點二的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 卻無較進一步的廣泛性技術性篩檢。因此嘗試於一地區婦幼醫院,利用髖關節超音波來進行新生兒篩檢計畫並將初步成果分享。
中壢區秉坤婦幼醫院於2015年四月起開始介入新生兒髖關節篩檢,對象為同意自費篩檢之出生三個月內新生兒,由兩位醫用超音波學會兒科超音波專業醫師依Graf分類採側臥位進行評估。兩年內( 2015.4~2017.3 )計有兩千七百餘位嬰兒接受篩檢,約占總出生數四成;需要後續追蹤者約有9%,有六例因髖關節發育不良( Graf type IIc/D )轉診至長庚醫院小兒骨科確診並安排帕氏吊帶復健治療。
追蹤個案出院前由醫護人員進行衛教並視髖關節發育情形來建議雙層尿布使用,同時安排每月超音波追蹤至關節角度發育成熟,超過六成嬰兒於滿月後即屬正常,整體後續門診評估仍未發現明顯之步態及髖關節與肢體異常。
轉診個案中只有三分之一(2/6)徒手髖關節檢查稍有異常,另有一先天性膝關節脫位及一明顯足外翻案例。男女比為1:5,平均週數39+4周,出生體重3066.7g,NSD/CS比4:2,一例臀位產,胎次5例為頭胎1例第二胎;一例雙側髖關節發育不良,四例右側,一例左側;全體篩檢異常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二點二。
另外,有一新生兒剖腹產單側股骨骨折案例,其髖關節超音波篩檢正常亦立即轉診治療。
由於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早期篩檢早期治療效果及癒後較佳,依目前統計資料顯示發生率仍過於低估;對高危險族群應建議進行全面性篩檢,更期待多院所篩檢登錄系統能提供更完整之資訊。
後記 :
感謝馬偕兒童醫院邱南昌部主任鼓勵及長庚兒童骨科張嘉獻主任臨床上的協助得以海報形式發表於第16屆世界醫用及生物超音波聯盟大會(WFUMB 2017 TAIPEI)並收錄於大會期刊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圖一、髖關節超音波篩檢施作情形: 新生兒於出院前即完成檢查,圖中可見足跟採血及疫苗注射痕跡。
台灣髖關節發育不良(DDH)篩檢與品管系統成立於2015年 6月,由林口長庚小兒骨科張嘉獻主任、 台安醫院小兒科陳慧文醫師及台兒診所張東曜院長共同創辦。
本系統定期舉辦新生兒髖關節超音波培訓課程與專家會議, 盼藉由嚴謹的課程培育早期篩檢人力,盡早發現異常個案, 以利及時治療與後續追蹤,也希望能藉此推廣DDH篩檢的資訊與技 巧,進而提升執行品質。
更多資訊請上網搜尋:台兒胎兒醫學電子報 > 台灣髖關節發育不良篩檢與品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