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診所 / 楊子逸 醫師
2019/06
本篇筆者楊子逸醫師
根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ISSHP)的最新發表,子癲前症定義為妊娠20週以後發生高血壓(相隔四小時以上測定兩次,收縮壓>=140mmHg或/及舒張壓>=90mmHg)合併下列其一情形: 1.蛋白尿 2.母體器官損傷 3.子宮胎盤功能不佳。比起先前的定義來得廣泛許多。而目前致病機轉尚不明確,但大部分學者採信2 stage process,先是胎盤化的過程中滋養層細胞功能不加造成螺旋動脈remodeling不良,後為母體之反應,即子癲前症之臨床表徵。而子癲前症可分為四大類:1. 早發型子癲前症 (小於34週生產) 2.早產子癲前症(小於37週生產) 3.晚發型子癲前症(大於34週生產) 4.足月子癲前症(大於37週生產)。這四類並沒有明確的界線區分,目前大多數的研究及子癲前症的guideline建議都是針對preterm PE,而根據生產週數可以再區分早發型及晚發型,嚴重度隨之不同。
子癲前症對孕婦及胎兒都有許多影響,嚴重可能致命; 子癲前症嚴重可能引起孕婦產生胎盤剝離、HELLP症候群、急性肺水腫、呼吸窘迫及腎衰竭等,曾患有子癲前症病史者,往後發生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及腎衰竭的風險較高,更有研究指出平均餘命減少10年; 對胎兒的影響則包括生長遲滯、羊水過少、胎死腹中、早產、低Apgar score、需入住NICU等,長遠更有腦性麻痺、智商較低、聽力視力損傷等可能的風險,未來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較高; 因此,子癲前症並非一時的疾病,它很可能對孕婦和胎兒帶來一輩子的影響。
因此,所有的孕婦都應接受子癲前症的篩檢,而最有效的篩檢的方法是在11-13+6週,也就是初期唐氏症篩檢的同時,利用1. 孕婦危險因子 2.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3. 血清胎盤成長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 PlGF) 4.子宮動脈血流阻力套入FMF的計算軟體得到風險數值; 若大於百分之一則為高風險,可服用低劑量Aspirin作預防。
以下分項詳述:
首先是孕婦危險因子,這是在進行篩檢時需要詳細詢問並記錄的,年紀越大,其發生子癲前症的機率越高,特別是晚發型子癲前症; 初產婦發生子癲前症的風險較經產婦來得高; 曾發生子癲前症,後面胎次發生的風險增加許多; 相反的,若經產婦沒有子癲前症病史,發生子癲前症的風險約1%; 懷孕間隔過長或過短都會增加子癲前症的風險,曾有研究指出小於12個月或大於72個月風險較高; 經人工生殖技術受孕的風險較高,可能和著床時的高雌激素濃度相關,採用捐精或捐卵者風險也較高; 若孕婦的母親或姊妹有子癲前症病史,比起沒有相關病史者,有3-4倍的風險罹患子癲前症; 肥胖(BMI>=30kg/m2)、非裔加勒比海人或南亞人,以及有相關慢性病史者風險都比較高。
在competing risk model這個模組中,假設若無限期懷孕都將發生子癲前症,以上所述的孕婦特徵綜合起來若為低風險,整條曲線往右移(見圖一),發生子癲前症機會降低,反之亦然。
接著是平均動脈壓(MAP),必須在標準姿勢下利用經過認證的血壓計量測,經過5分鐘的休息後開始量測,隔一分鐘測第二次,雙手同時測量共獲得四個數據去計算平均動脈壓。
子癲前症篩檢中最有效的生化血清檢測是胎盤成長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 PlGF),研究發現未來會發生子癲前症的孕婦在第一孕期檢測PLGF將比正常來得低。
(圖一) 競爭風險模式 - 孕婦危險因子對子癲前症發生之影響
說明:評估母體相關危險因子(年紀、身高、體重、種族、過去病史、受孕方式、子癲前症家族史、前胎有模子癲前症病史、胎兒數等),若為低風險,曲線會右移,42週前發生子癲前症機率較平均低; 反之,若為高風險,曲線會左移,42週前發生子癲前症機率高。
子宮動脈血流阻力也須經過標準化的測量方式獲得,測量在the level of internal os最靠近子宮頸的子宮動脈區段,而非子宮動脈及external artery的交叉區段,可用來評估子宮胎盤循環的狀況,量測左右兩邊取平均值,應使用Pulsatility index(PI)做計算,而非RI(resistance index)或S/D ratio。
最有效的篩檢模式是綜合以上四項一起做風險計算,但若醫療環境不許可,最基本需採納孕婦危險因子及平均動脈壓做計算,而非單看孕婦危險因子; 若無法在孕婦全面篩檢,可考慮contingent screening,將孕婦危險因子及平均動脈壓作為第一線篩檢,風險較高者再進行血清胎盤成長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 PlGF)及子宮動脈血流阻力檢測,找出高風險族群。
利用這樣的模組篩出高危險群後,以低劑量Aspirin作為子癲前症的預防是目前大家的共識。在ASPRE trial中,分別降低89%, 86%, 82%的32, 34, 37週前的子癲前症,預防效果相當顯著。雖然Aspirin的劑量一直沒有定論,但從ASPRE trial到今年ISUOG及FIGO都建議150mg daily at bedtime,除非孕婦體重小於40kg,實際劑量根據各國不同劑型而有差異,但約為150mg。
若孕婦的服藥依順性高則可以再拉高預防的效果; 許多系統性研究都證實使用Asprirn做預防未與出血性併發症相關,若服藥期間出現陰道出血須審慎評估但不需要停藥,若是孕婦對Aspirin過敏,則需要密切追蹤整體狀況,目前其他藥物的預防效果尚未成為公認的定論; Aspirin的使用從診斷為高風險即刻開始(至少要在16週前開始),至滿36週停止,或是即將生產及確診子癲前症時停藥; 另外,FIGO guideline中有提及若孕婦鈣攝取不足(<800mg/day),給予適當的補充可能減少早發型及晚發型子癲前症的發生。
這樣的篩檢模組在多胞胎妊娠亦適用,但screen positive rate較高,Aspirin用作預防也可考慮, 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佐證。
高風險孕婦需要較頻繁的定期追蹤,超音波的評估需包含胎兒生長評估,胎兒生理評估(biophysical profile)及Doppler血流測定。
總結來說,所有孕婦都應在11-13+6週接受初期子癲前症篩檢,利用1.孕婦危險因子、2.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3. 血清胎盤成長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 PlGF)、4.子宮動脈血流阻力,這四項做計算,若為高風險則建議服用低劑量Aspirin (150mg/night)作預防,並接受密集的追蹤頻估。
參考資料
First Trimester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Pre-term Pre-eclampsia A transcript of Professor Kypros Nicolaides’s webcas, broadcast on April 24th 2018. 👉PD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 initiative on pre-eclampsia: A pragmatic guide for first-trimester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 Int J Gynecol Obstet 2019; 145 (Suppl. 1): 1–33.
ISUOG Practice Guidelines: role of ultrasound in screening for and follow-up of pre-eclampsia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18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Online Library (wileyonlinelibrary.com). DOI: 10.1002/uog.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