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
台兒資深放射師 / 李怡盈
第31次『慘』科OB會合照
談起胎兒胸部異常,最容易聯想到的非CPAM(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與BPS(Bronchopulmonary sequestration)莫屬,而這些異常則可以Congenital thoracic malformation(CTM)概括。
關於CTM,鑑別診斷我們可以或需要做到多詳細?除了常用的CVR之外,還有其他能幫助我們評估預後的參數嗎?多久安排一次追蹤才合理?有辦法進行產前治療嗎?台兒吳佩臻醫師藉由台兒嚴重個案一例,替我們做了十分詳細的文獻回顧。
吳醫師複習了常見肺部病兆的成因並比較不同文獻提出的分類方式,從發生原因說明病兆後續變化的機制,間接說明鑑別診斷的重要。有了明確的診斷,才能做到細緻且完整的產前諮詢。
提及BPS時,吳醫師比較各種診斷工具偵測feeding vessel的表現差異,更以靜脈回流的來源進一步區分extralobar與intraobar兩種BPS。Extralobar type與產前胎兒水腫較為相關,CVR建議的cut off value也較CPAM來得嚴格。如果能及早鑑別,對於諮詢與後續的追蹤計畫都相當有幫助。而在CVR之外,Mass to Thorax ratio(MTR)與CardioMediastinal shift angle(CMSA)都是有助於在追蹤過程中量化腫塊變化的有用參數。
多數CTM在產前可能縮小甚至消失,針對進展到胎兒水腫的嚴重個案,目前文獻上主要提及雷射手術和類固醇的使用。雷射手術技術門檻較高,現階段可能還未普及,類固醇治療雖未有明確共識,我們仍可參考現有案例,斟酌時機介入處置。
吳醫師整理的資料涵蓋產前與產後領域,讀產前資料能明白病兆特徵與鑑別方向,產後文獻能幫助我們將產前診斷做得更細緻。從產後角度回推才能明白產前的死角,透過這次的演講,除了知識的獲取外,也能從吳醫師整理文獻的思維學習到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