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醫師 林永傑
日本的出生率低迷,近年來都在千分八上下。在安倍首相的幾項育兒利多下,這兩年似乎平穩許多。這期不談如何提升出生率,因為這還牽涉到結婚率、晚婚問題等等,希望單從日本的育兒相關制度,去看日本對兒童重視的端倪與決心。
我認為,日本整個官方、民間、醫界對「生子、育兒」方面十分投入。幾年前,我親身看著我的日本老師拿著《母子健康手帳 BOSHI KENKO TECHOU》詳細地對新手父母進行衛教。這本手冊,是由日本民間機構「親子健康手帳普及協会(http://oyako-kenkotecho.com/index.html)」編制發行,相當精美,出版已有20年之久,不像台灣是由官方國健署發行。日本除了民間之外,政府也不斷投入資金來強化幼兒的照顧。首先說明的是「懷孕生產」,在日本生孩子平均需花費50萬日圓,但有健康保險的補貼,可再少約8萬日圓,各地方政府也有額外的補貼。因此,年輕人在婚後需存到一筆錢才能計畫生產,再領補助。相較台灣的健保,把「自然生產」列入健保是相當體貼民眾的政策。
幼兒出生後,醫院必會安排回診,也會有家訪員與保健師至家中訪問。在登錄戶口,行政部門會定期發出「乳幼児健診」通知,不少的細節是台灣沒有的。(相關資料,可進一步看"http://www.kifjp.org/child/chi/chartlist",不再細述。)
另外,日本這兩年的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將非民生必需品的消費稅從2%上升到10%,然後把稅收所得多數投入在兒童。首先,每個月的育兒津貼,一個孩子補貼一萬日圓,第三個起變一萬伍千日圓,且補助到十八歲,這是非常領先全球的做法。再來,從2019年起無論是公立、私立幼稚園或是托兒所全部免費,家長不用預付,由政府直付給教育機構。但對於無業、在家帶小孩的國民卻沒有相對補助,因為日本政府目標還是鼓勵大家就業,將孩子交給托兒所。所以,家長只要寫上「找工作中」,出生後滿6個月的孩子還是能免費就讀托兒所。日本對兒童的照顧,就是直接提升照顧的資金,我想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我個人也觀察到日本社會的另一面,從日本歷史中學到「非人、穢多、賤民」的名詞,至今仍存在著較低階的國民。雖然日本已是憲政體制,但因為資本主義造成的貧富差距,在臉書或路邊的廣告,仍可看到捐款支持「日本貧困兒童」等不可思議的資訊;在疫情發生後,也有很多學童因停課而沒有飯吃的相關報導。
整體上,日本政府投資在兒童福利與醫療上是十分不遺餘力,日本對「少子化」的翻轉決心,我想不少是台灣可以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