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兒診所 葛萱放射師
此論文於2024年5月發表於《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中:
Hsuan Ko , Ksenia Olisova , Tung-Yao Chang
![]() |
(表一)台兒診所常規篩檢子宮頸及胎盤流程 |
前置血管是一種罕見的嚴重妊娠併發症,指的是臍帶血管橫跨在子宮頸內口或是距子宮頸內口兩公分內,容易與胎盤異常合併出現(如帆狀胎盤)。在帆狀胎盤中,臍帶接口處因未受外層華通氏膠(Wharton’s jelly)保護,若未在產前正確診斷前置血管,可能導致生產時血管破裂,進而導致胎兒快速失血及死亡[1]。目前尚無全球通用的前置血管篩檢方式,也由於篩檢方法的不完備,過去文獻所報導的發生率(1/365-1/5000)可能會因此被低估[1,2]。Y. Oyelese等人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呼籲產前篩檢前置血管的重要性,並主張透過產前篩檢能夠顯著提高胎兒存活率及預後[1]。
我們診所於2023年發表在台灣婦產科學會的《編輯信》中分享了我們從2014年以來觀察胎盤及子宮頸的經驗去診斷前置血管(A call for a standardized 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screening in Taiwan)。台兒診所的前置血管發生率約為1/2700,與過去文獻報導的發生率相符。我們的胎盤篩檢流程大致上包括四個步驟(表一)。首先,在孕婦同意之下進行經陰道超音波測量子宮頸長度並觀察是否存在前置胎盤或是血管,應左右擺動探頭已檢查卵巢是否有異常腫塊或是囊腫。其次,搭配血流都卜勒去觀察子宮頸附近是存在異常血流。第三,妊娠中期結構檢查結束後,利用經腹部超音波搭配血流都卜勒確認子宮頸附近有無異常血管或胎盤。第四,經腹部超音波搭配血流都卜勒確認胎盤臍帶接口處的位置。若孕婦不同意執行經陰道超音波,則經腹部超音波的確認顯得格外重要,尤其當胎兒頭部或其他部位靠近子宮頸內口時更需謹慎操作以獲取最佳診斷平面。遇到懷疑的個案,應在妊娠晚期再次執行這四步驟,以減少疾病偽陽性的發生。
根據我們診所這10年來的經驗和過去文獻報導,篩檢前置血管是可行的,且應該被納入常規檢查項目。透過這四個主要的評估步驟和對高風險個案的追蹤,可以讓每個懷孕個案在產前做好準備,進而挽救胎兒的生命。
參考文獻:
- Y. Oyelese, C.C. Lees, E. Jauniaux.
- L. Ruiter, N. Kok, J. Limpens, J.B. Derks, I.M. de Graaf, B.W.J. Mol, et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