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揪你健康團隊 林逸禛物理治療師
![]() |
(圖一)懷孕期間肋骨向外擴張 |
懷孕過程對許多女性而言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階段,也是一個家庭迎接新生命的準備時期。然而,隨著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中逐漸孕育成長並且為了在分娩時胎兒得以順利出生,母體在懷孕過程中會經歷一連串的身體變化,這些變化時常伴隨腰痠背痛、姿勢不良等問題。身為處理肌肉骨骼問題及姿勢和動作表現矯正的專家,「物理治療師」在孕產婦照護團隊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幫助孕媽咪適應種種不適。
本篇文章會就「針對孕媽咪,物理治療師可以提供哪些協助?」、「從物理治療師的角度看懷孕時身體構造改變」、「在家也能輕鬆訓練骨盆,減緩不適」等主題做出簡單介紹。針對孕媽咪,物理治療師可以提供哪些協助?
在懷孕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未知的問題與狀況,此時就需要專業團隊與爸爸媽媽共同配合,讓懷孕的過程更舒適、更安全。物理治療師和醫師、護理師、放射師、營養師等等許多不同專業合作,形成一個完整的孕產婦照護團隊,共同守護媽媽與寶寶的健康。
在孕產婦照護團隊中,物理治療師可以1. 協助評估分析造成孕產婦疼痛不適的原因、2. 改善孕期中功能性活動能力、3. 在懷孕後期及產後為媽媽提供運動指引、4. 指導擺位及轉位技巧,預防骨骼肌肉問題,並減少生產時骨盆底傷害、5. 產後疤痕恢復及照護、6. 孕期及產後相關衛教,藉此提供孕媽咪更全面的照護。
從物理治療師的角度看懷孕時身體構造改變
在孕期不同階段中,懷孕女性會發生許多生理上的改變,讓媽媽感覺身體好像不是以往認識的自己。懷孕期間,為了提供胎兒所需營養、保護胎兒、創造足夠的孕育空間、母體需承載胎兒的體重、使生產過程順利等等因素,包含心血管功能、韌帶、關節、肌肉等構造都會受到影響,而這些影響甚至可能會延續至生產後3-6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
例如下表(一)中所列,多項心血管功能皆會隨著不同孕期而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下降。故孕產婦於懷孕期間及產後在日常活動及運動時,皆應該依照專業人士評估,隨時監控心血管狀況。
![]() |
(表一) |
懷孕期間,會分泌鬆弛素,使韌帶較為鬆弛,此時肋骨向外擴張,再加上腹直肌分離等狀況,易影響孕婦呼吸模式,使得呼吸變淺並過度使用呼吸副肌。除了胸腔,薦髂關節、恥骨聯合、尾椎等骨盆關節皆會較鬆弛、不穩定,因而造成腰、髖、骨盆帶痠痛不適,甚至可能影響到整個下肢。另外生產時,在新生兒頭部經過產道的同時,骨盆底肌會延展3.5倍左右,比起平常四肢肌肉延展極限為1.5倍還要多出不少,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媽咪在產後需要重新訓練如何控制骨盆底肌。
許多孕媽咪的身上還可以看到站姿及走路步態的轉變,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骨盆前傾(如圖(二))。由於胎兒重量在腹部前側,媽媽的肚子往前挺、骨盆向前傾斜,上半身則為了平衡往後躺,整體重量落在後側腳跟處。這會使得腰椎及頸椎壓力變大,產生腰痠背痛的問題。
![]() |
(圖二)左邊為正常狀態骨盆,右圖為骨盆前傾 |
在家也能輕鬆訓練骨盆,減緩不適
針對骨盆前傾問題,我們可以輕鬆在家練習一項動作,使腹部核心出力,讓骨盆回到正確的位置上。
如圖(三),靠著牆膝蓋微彎,微微半蹲,我們會發現腰後側與牆壁間有縫隙。腹部出力,將尾骨上捲、骨盆往後帶,與牆壁的縫隙消失。這個運動稱為「骨盆後傾運動」,是相對簡單輕鬆,隨時隨地都能做的運動,卻對於啟動腹部核心、活動骨盆非常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