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兒診所 陳鈺婷放射師
![]() |
(圖一)個案顱窩看到高回音的血栓(橘色箭頭)被包覆在擴大的靜脈竇(黃色箭頭)裡面,懷疑是硬腦膜靜脈竇血栓(dural sinus thrombosis) |
此次MRI季會中,討論到一個產前比較少見的疾病,硬腦膜靜脈竇血栓(Dural sinus thrombosis)。個案29週於外院產檢被懷疑胎兒合併腦部腫瘤,29週3天轉診到台兒診所尋求第二意見。超音波影像上,後顱窩的部位可見一高回音的腫塊被包覆在無回音的三角形空腔內(圖一),根據病灶的型態及位置,懷疑是硬腦膜靜脈竇血栓(dural sinus thrombosis),高回音的腫塊為血栓,三角形空腔則為擴大的靜脈竇。另外,可見雙側側腦室擴大,左側為中度,右側為輕度(左:13.3mm, 右:10.6mm)(圖二),懷疑是因擴大的靜脈竇壓迫而導致,腦部其餘部份結構正常(圖三)。
![]() |
(圖二)雙側側腦室擴大(左:13.3mm,右:10.6mm)(黃色箭頭) |
![]() |
(圖三)腦部其他部分無異常發現,小腦(橘色箭頭)與胼胝體(黃色箭頭)的大小與型態正常 |
個案在同一天接受胎兒磁振造影,磁振造影結果同樣懷疑是硬腦膜靜脈竇血栓(dural sinus thrombosis)。影像上可以看到小腦蚓部被擴大的靜脈竇往前推擠,壓迫第四腦室,導至雙側側腦室擴大(圖四),至於腦部其他部分則無異常發現,建議個案持續追蹤血栓及靜脈竇的大小。
![]() |
(圖四)磁振造影影像同樣懷疑硬腦膜靜脈竇血栓(橘色箭頭),擴大的靜脈竇壓迫到小腦蚓部(黃色箭頭) |
個案在34週5天返診台兒追蹤,此次超音波一樣在後顱窩的位置可見硬腦膜靜脈竇血栓(dural sinus thrombosis),但相較於上次,血栓及靜脈竇都有變小,雙側側腦室擴大的情況也明顯改善(左:11.1mm, 右:6.5mm),腦部其他部分無異常發現(圖五)。
![]() |
(圖五)返診追蹤明顯看到病灶縮小(橘色箭頭),雙側側腦室都有變小(黃色箭頭)(左:11.1mm,右:6.5mm) |
第二次磁振造影追蹤個案腦部,影像上同樣看到血栓和靜脈竇有明顯變小,原先因靜脈竇擴大擠壓到小腦蚓部跟第四腦室的情況已緩解,腦部其他部分同樣無異常發現,建議個案依照常規產檢並於出生後安排新生兒腦部影像與神經學檢查(圖六)。
![]() |
(圖六)磁振造影追蹤確認血栓和靜脈竇有明顯變小(橘色箭頭),小腦蚓部被壓迫的情況有改善(黃色箭頭) |
個案於39週2天剖腹產,四個月大的磁振造影影像顯示血栓範圍有再縮小,神經學檢查、喝奶、吸吮吞嚥與行為都正常,目前持續於小兒神經科門診追蹤。
硬腦膜靜脈竇血栓(Dural sinus thrombosis) 是一個產前比較少見的疾病,發生率大約為1/200000,發生的原因尚不明確,大多跟染色體及基因異常較無相關。若胎兒頭圍大小正常,且血栓及擴大的靜脈竇逐漸減小,可預期胎兒的預後相對樂觀。產前建議每二~四週接受一次超音波檢查及每四到六週接受一次MRI檢查。產後建議會診小兒神經科醫師評估神經學發展及安排後續影像檢查,大部分的案例產後只需要持續的追蹤,不需要其他的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