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電子報
庫存檔
11th
world congress in fetal medicine 心得─cardiac
defects
文/台兒診所李怡盈放射師
前言
對於在胎兒醫學領域耕耘的人而言,六月是個特別的月份。由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舉辦的世界級會議,固定於每年六月最後一周登場,會議內容包含最新研究計畫及重要資訊批露,是決定市場及研究方向重要的風向球。
此外大會總在別有風情的歐洲城市舉辦,與會者忙於吸收新知之餘,身邊也有美麗風光以饗心神。今天的場地是位於希臘外海的kos
island,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出生地,特殊的背景,使小島在蔚藍天色與美麗海岸線之外更多了些許精神象徵。
今年大會課程與以往不同,區分得十分詳細,胎兒特定部位異常的討論、高危險姙娠、胎兒手術(Euro
fetus)、不孕症及遺傳診斷,便於專精於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擇其所好。
由於大會議題涵蓋甚廣,難以在一篇文章內盡數,改為挑選特定議題深入分享給大家。
Cardiac
defects
胎兒心臟超音波自1980年代以降,硬體設備上已有飛躍性進展,M
mode、B mode、color
Doppler乃至3D、4D技術,皆能提供不同面向的診斷協助;而適宜的檢查時間也由妊娠中期(22-24週)提早到第一孕期(13-14週)。
會中心臟異常篩檢的重點有幾樣,和第一孕期篩檢相關的包含4D
STIC(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技術的應用與早期診斷Ectopia
cordis 。
早期心臟超音波檢查受胎兒身長影響最大,14週之後大部份孕婦皆能由腹部超音波完成檢查,小於13週則視情況使用經陰道超音波。中期常用的切面,如4
chamber view在早期檢查成功率有90%,大動脈出口藉Doppler
輔助也能完成近80%。而根據後續追蹤結果,早期診斷的正確性可達80%。
近日非侵入性遺傳診斷(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引進台灣,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的定位隨之改變,早期結構篩檢日漸受重視,不再只是唐氏症風險下的附庸。
透過早期篩檢,重大結構異常得以及早發現。例如議程中提到的心臟異位
(Ectopia
cordis),指胎兒心臟位於胸腔以外的位置,是先天性心臟病中致死率較高的一類。這類結構異常,經由超音波檢查於妊娠早期皆可篩出,不須遲至中期再做處理。
先天性心臟病中,預後最差的莫過於左心發育不全(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在左心室、主動脈皆受損的情況下,新生兒勢必得接受較複雜的手術,產前產後併發症也相對增加。會中對此進行幾點討論:
在某些較極端的案例中,胎兒卵圓孔瓣膜活動受阻,左右心血液無法交通,造成左心房高壓、肺靜脈阻力上升,導致胎兒水腫、新生兒嚴重缺氧,致死率可達七成以上。產前治療方式目前有透過氣球擴張術撐開卵圓孔(valvuloplasty)、心房中膈切除術(atrioseptostomy)以及在心房中膈穿刺出另一個開口再由支架維持(atrial
atenting)。目前的研究顯示,雖然使用支架的效果較其餘兩者好,仍免不了有一定的滑脫及堵塞率,而施行介入性治療的適應症也還未明朗。
另一有趣的議題是討論心臟病與胎兒腦部發育的關係,研究中比較大動脈轉位、左心發育不全、肺動脈狹窄與主動脈狹窄的胎兒生長發育與中腦動脈(MCA)血流阻力的變化:大動脈轉位的胎兒由於持續由含氧量較低的血供應全身使整體生長受限;左心發育不全者頭圍較小且MCA阻力下降發生腦部保護效應(brain
sparing
effect)。這些統計結果證實異常的生長發育皆有跡可循,但這些患者在神經學發育上受影響的程度、長期預後都還待進一步研究揭露。
後記
今年是第二度參加大會,因著兩年來累積的知識,這回在學習某些程度而言輕鬆不少,但心理上卻更為緊張,經過這段時間後希望自己不只能將講者傳遞的資訊聽進去,更要和舊資訊結合運用在工作上。
對於下過苦心的段落確實有進入狀況,但也同時發現更多自己陌生的領域,當議題觸及生化、代謝甚或基因時還是有點似懂非懂,深感此胎兒醫學領域之廣、分工之精,期許自己能在崗位上好好學習,精進自己,才能有機會向大家分享更多資訊。
來年再會!
-->
每天徒步沿著這樣的海灘往返會場,實為特別的經驗。
Kos
island海灘夜景
希臘小島港邊的貓成為異國風景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