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 郭萬祐 部主任
2016 / 2
2016年元月23日在日本東京慈惠醫科大學召開第二屆日本胎兒磁振影像醫學會議,筆者和台兒診所張東曜院長應主辦單位之邀前往與會並給予特別演講。原本張院長還打算率領他的胎兒醫學團隊一起「出國比賽」,但因為時間衝突,張院長有「客戶」約診不便前往,只好放我單飛。還好本人「跑跳江湖」一向獨來獨往習慣了,「單刀赴會」一樣「揮灑自如」。
慈惠醫科大學和我有特殊因緣,2004年秋天,本人曾應該校神經外科大井教授之邀擔任該校客座教授,指導發展胎兒磁振造影術,之後也共同在神經外科雜誌(Journal of Neurosurgery)發表一篇全球首創的動態胎兒磁振影像的論文。雖然事隔十餘年,大井教授已退休,但此次慈惠醫科大學主辦第二屆全日本胎兒磁振影像醫學會議,顯示該校的胎兒醫學在全日本佔有相當份量,能與會議東道主有這一份關係,更感與有榮焉。
此行原訂元月22日下午下班後,由松山機場飛東京羽田機場,省下往返機場的時間,隔天還可悠閒地享用日式早餐後再與會。不料臨時出現醫療任務,元月22日晚上必須出席一個會議。幸好華航在清晨四點還有一班「紅眼(red eye)」機可搭,讓我有機會「兩全其美」。幸運地,飛機如期起飛,一路平順,還提早20分鐘抵達成田國際機場。成田距東京約70公里,比桃機距台北的距離還遠。不過「成田快線」的規劃與運作完善,一路從出關、買票、等車、搭車到東京車站、換計程車到離東京「築地魚市場」近在咫尺的慈惠醫科大學十分順暢。約莫在上午十一時左右抵達會場,午餐前還聽了兩場繼續教育的演講,關於胎兒中樞神經及胸腔異常。雖然我的日語「烏鴉鴉」,但醫學影像無國界,「看圖聽故事」也是津津有味。
我的演講被安排在午餐後第一場,日本東北大學川瀧教授擔任座長。川瀧教授是張院長的好朋友,與我方互動親切、頻繁,由他擔任我的座長格外熱絡。四十分鐘的演講介紹台灣胎兒磁振臨床服務的現況以及我們在北榮及陽明大學的研究成績。我們自民國八十七年起在台北榮總提供胎兒磁振的臨床服務與研究工作,近廿年來收集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加上多年來走遍各地遊學、講學、會議累積的實戰經驗,對我而言這場演講只是「another one after 10 dozens」。輕舟漂過萬重山之後,安排在我之後演講的是來自美國波斯頓Tuft大學醫學院的日裔美籍醫師Tomo Tarui教授。因為是在自己的國家演講,Tarui使出渾身解數、賣力演出,言語之間可體會他用力之深與沉,十分令人敬佩。我也從Tarui教授的演講中學習一些、增廣見聞。Tarui的團隊專精胎兒定量影像醫學,和我們的胎腦形態學與胎腦發育的定量分析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彼此惺惺相惜,相互提問與讚歎研究成果,真有一份耐人尋味的體會在心頭。
聽完了Tarui的演講後,拎著簡單的行囊趕赴市區附近的羽田機場。雖然司機「凸槌」走錯路,耽誤一些時間,我還是如期地搭上17:55分起飛的航班,於晚上21:50抵達熟悉溫馨的松山機場回到甜蜜的家,完成一趟台北-東京學術一日行的夢幻之旅。
此次與會的參加者約220位左右,包括婦產科、新生兒科、小兒神經科、神經外科、放射科醫師及放射師。真是一場多專科、跨領域、貫串多平台的學術擂台。對我們而言,日本的確是醫學強國,有很多的地方是我們學習與模仿的對象。回來之後和張院長深談討論之後,更加深了我們打算共同推動「全國性胎兒異常登錄系統」的信心和原動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希望藉著友邦學術成就的激勵與同儕的壓力,促成我國胎兒醫學更上一層的另一契機。
照片:由左至右為東京慈惠醫科大學婦產科Dr. Ryo Yokomizo、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郭萬祐主任及東京慈惠醫科大學婦產科Dr. Hiroaki Ao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