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毛心潔醫師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嬰兒六個月前純母乳哺育,六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並繼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研究也告訴我們生命的頭一千天,從懷孕開始到孩子兩歲的這段生命最初關鍵時期,適當的營養對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也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學業成績與工作收益。母親透過哺乳減少乳癌及卵巢癌風險,更能增加自信,並與寶寶建立起無可取代的親密感。哺乳是我們哺乳類動物的本能,很環保又省錢,帶著孩子旅行很方便,也是哺乳帶來的各種好處。
然而,許多專業人員與家長都知道母乳很好,卻忽略了哺乳是個需要練習磨合的過程,希望產後順利哺乳,從產前就開始準備是非常關鍵的。我們更建議全家人都從產前一起了解,在過程中支持陪伴媽媽與寶寶,才能順利度過產後哺乳的磨合期,早日成為快樂哺乳家庭!
盡早餵:含乳是新生兒本能
產前準備的第一件事就是認識媽媽的泌乳生理變化:孕婦從懷孕中期就開始製造奶水,產後乳房中早就有珍貴的初乳讓寶寶吸吮,初乳雖然量少,卻富含抗體,提供新生兒非常重要的保護。只要寶寶與媽媽狀況良好,產後就即刻開始肌膚接觸,讓新生兒有機會自行含上乳房,稱為乳房爬行(breast crawl),盡量等到第一次哺乳完成後再分開。盡早開始哺乳是哺乳成功的第一步,這也是從胎兒轉為嬰兒的重要過程,胎兒在子宮裡吸吮手指、吞嚥羊水的這些準備動作,都會在產後肌膚接觸時展現出來,仔細分解嬰兒的動作,可分為九個階段: 啼哭、放鬆、清醒、活動、休息、爬行、熟悉、吸吮與睡著。休息可能穿插在各階段之間,其餘階段大多會按照順序出現。
圖一
(圖片來源:Skin-to-skin contact the first hour after birth, underlying i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 Acta Pædiatrica 2019 108, pp. 1192–1204)
多多餵:依照寶寶需求哺乳
接下來,奶水分泌量會隨著寶寶的吸吮和荷爾蒙的變化開始逐漸增加,以符合寶寶的需求量,「吸吮越多,奶水越多」是奶水分泌的基本原則。產後請家長觀察寶寶想吃的訊號,在寶寶想喝奶就餵奶,避免等到大哭才餵奶,也練習觀察寶寶喝到足夠奶水的表現,寶寶喝飽後會放鬆或睡著,也會有足夠的排尿與排便。如果有些寶寶產後無法立刻開始哺乳,也請家長不用擔心,盡早開始頻繁擠乳,也有相同促進泌乳的效果。
正確餵:練習舒服哺乳姿勢
新生兒一天會吃奶八到十二次以上,依照寶寶的需求頻繁餵奶,是產後初期的泌乳關鍵。寶寶從出生後就會依照本能尋乳與含乳開始吃到奶水,建議家長學會善用身體,哺乳時讓自己的身體舒服有支持,抱好寶寶靠近自己,「肚子貼肚子,鼻頭對乳頭」,讓寶寶自行含上乳房。在哺乳的過程中,家長身體盡量放鬆,整個過程應該是愉快且享受的。剛開始會需要練習與磨合的時間,也可能只習慣某一個哺乳姿勢,這些都是學習的過程,只要持續練習哺乳,家長就會建立起與寶寶的默契,讓自己一邊哺乳一邊生活。
圖二
(圖片來源:於2018年由南投縣政府衛生局製作/國民健康署出版海報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4420)
準備「好環境、好隊友與好顧問」
好環境:在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生產與有泌乳顧問的產後護理機構休養的家長與新生兒,會得到最人性化的照護與支持,例如產後即刻肌膚接觸、專業人員協助哺乳、親子同室讓家長與寶寶盡量待在一起以及不隨意添加配方奶等等,建議家長在生產前就與醫療團隊溝通,了解機構的哺乳支持方式,產後更有心理準備。
好隊友:產後哺乳期間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多給母親實質的幫助,例如:料理家事、照顧較大的孩子、安撫嬰兒、幫嬰兒洗澡與按摩、幫母親做背部按摩等等。更不要忘了體諒哺乳母親的辛苦,多給母親溫暖的話語和支持,讓母親保持心情愉快放鬆,奶水自然會順暢又充足! 好顧問: 產後的可能狀況很多,如果哺乳狀況不如預期或是媽媽寶寶有暫時不利於哺乳的醫療狀況,建議家長盡早找專業的泌乳顧問諮詢。泌乳顧問會針對每個家庭的個別狀況,與家長討論出個人化的哺乳計劃,並持續追蹤到家長達成自己的哺乳目標為止。像是早產兒、雙胞胎、唇顎裂的寶寶哺乳或是產程不順利、乳腺阻塞發炎的家長,都需要專業的泌乳顧問評估協助,讓家長磨合的過程中受到支持,而非孤軍奮戰。許多剛開始無法順利的哺乳家長與寶寶,都能在我們的評估協助後,重拾對哺乳的信心,持續自己的哺乳育兒生活,真的很令人感動! 更讚嘆家長與寶寶的無窮潛能!
毛心潔醫師
學歷:
台大醫學系畢業台灣小兒科專科醫師
台灣小兒消化科專科醫師
國民健康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