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陳持平教授
我在住院醫師求學階段,藍大夫常常勉勵我:「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我永遠銘記在心,終生受用不盡。我也曾請我父親寫了一幅匾額,掛在家中牆上,時刻自勉。後來我也是靠著這句話的激勵,才能夠在激烈的升等競爭中求得一線生機。馬偕婦產科住院醫師在四年(R1-R4)的求學過程中,除了要認真學習手術技巧,強化照顧病人能力,增長門急診診斷經驗外,最重要的就是參加每天早上的晨會。這是一個十足腦力激盪的知識饗宴。住院醫師在晨會做病例報告時,除了口齒清晰,頭腦清楚外,還要準備大量的新知知識等待總醫師的「電」。總醫師會「電」得年輕醫師頭皮發麻,膽戰心驚。「電」就是「詢問」。因為總醫師是莊家,所以他在發問時,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如果住院醫師被「電」後答不出來,或是答不完整,總醫師就會很得意地告訴大家正確答案,於是整個會場的榮耀就歸於總醫師本人。這是很嚴酷的攻防戰。坐在旁邊冷眼旁觀的藍大夫及主治醫師們就是裁判官。如果年輕住院醫師在被詢問時能夠答得頭頭是道,總醫師雖然無趣,但是也會對這位醫師稱讚有加,於是這位年輕人在大家的心目中就會獲得好評。但是有時候也會有情況失控的時候,那就是偶爾主任或是其他主治醫師一時興起,加入戰局,問一些較難或是較新的問題,難到連總醫師都不會回答。如果在此時此刻,有人膽敢站起來說出正確的答案,那麼必將語驚四座,令人驚艷,瞬間捧走整個會場的榮耀。
在1980年代,還沒有手機,沒有個人電腦,也沒有PubMed可以讓人臨時抱佛腳,所以在晨會只要能好好表現,勢必平時就得下足功夫。為此,我特別在家中設立一個小型圖書館,把婦產科各種主題相關的資料,平日就積極收集,分門別類,整理得清清楚楚。我在當住院醫師時期,只要一有空,就往圖書館跑,勤閲當時最新的醫學期刊,並且影印重點、摘要、分門別類,安置在個人圖書館的檔案中,所以一旦臨時需要,便可信手拈來。如此應付晨會,著實綽綽有餘。我再去買一台影印機,遇到有機會在晨會報告時,乾脆就把重點全部影印出來,在報告時同步分享給大家,也好給大家一個做學問很專注的印象。這招果然奏效。
皇天不負苦心人,我的努力得到了肯定。1983年,在我R3時,藍大夫主動找上我做德國麻疹血清流行病學的研究。這可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他要我收集1983年6月到11月從零歲到35歲973位台北市居民血清樣本,利用酵素免疫分析方法測定血中德國麻疹IgG抗體。記得整個1984年的農曆新年假期,我都在病歷室內調查資料,做好統計學分析,好趕上在1984年春節後的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年會報告,為此我還在春節期間往返臺北新竹之間好幾趟,請一位交大電子計算機中心的副教授幫我計算統計數據,終於趕上進度,順利在1984年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年會上報告。該研究於1984年年底寫成論文,於1985年1月投稿到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會刊雜誌,在1985年12月刊登。這是我人生的第一篇論文,在整個研究及論文撰寫的過程中,我和藍大夫有很密切的互動關係,因此建立了彼此間很深厚的情誼。
隨文附上一幅我父親送給我的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