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兒張東曜醫師
今年台兒把多年來⼀貫主張的『關卡式產檢』整理成⼀本簡單易懂的⼩⼿冊,名為『台兒 胎檢⼿冊-周產期安全架構』,委由台灣愛思唯爾公司出版,希望從此讓『胎檢』和『產檢』分 流,成為台灣的新典範。
傳統的『產檢』著重在處理孕婦的併發症,⽽新發展的『胎檢』則著重在診斷、甚或治療 胎兒的疾病,其兩⼤分⽀為影像診斷和遺傳診斷。從現有婦產科的住院醫師訓練(四年)和次專科 訓練(Fellow/兩年)就可以理解,進階的胎兒超⾳波和遺傳診斷的訓練其實是在Fellow時養成的。 即便沒有接受Fellow訓練的機會,也要經過特別的指導並累積⾜夠的臨床經驗,才有可能獨立擔 任『胎檢』的任務。這也是台兒對所有新進婦產科醫師最基本的要求。『胎檢』不是兒戲,每個 台兒的醫師都是『有練過』的,不會就我來帶路,從頭學起。
『胎檢』就是醫療,就是硬底⼦的真功夫,就是要做重⼤醫療決策的參考,不是什麼⺟嬰 親善、不是什麼增加親⼦關係的胎兒寫真、不是什麼特別服務。我們可以理解,健保的給付過低, ⼤家都在找出路,想盡辦法補貼過低的醫療給付,⽤盡⼼思留住⼈才。因此,商業化的醫療興起, ⼀個被健保剝奪定價權的醫界,成為招徠的⼯具。君不⾒,醫院美食街比⾨診更賺錢,君不⾒, 孕產婦坐⽉⼦⼀擲千⾦、爭先恐後,醫療費⽤卻⽄⽄計較、處處⽣疑。於是,居然醫療本業比不 上週邊產業,病房比不過⽉⼦房,這不是很奇怪嗎?
為什麼明明原來演的是主⾓,甚⾄可以⾝兼導演跟編劇,最後卻演成配⾓,甚⾄跑龍套呢? 也許你不在乎,反正都是賺錢。但我很在乎,醫療專業的事,醫療⼈員本來就應該是主⾓,為什 麼變成別⼈價值鏈上的棋⼦呢?
FB上有⼀篇頗受好評的⽂章(https://www.facebook.com/ permalink.php?story_fbid=1074125802600807&id=100000101935710&pnref=story),作者是彭 振宣,報橘(BuzzOrange)以『不尊重專業、亂砍價格到底會有多嚴重?唐代就是這樣滅亡的』 為題,引了彭先⽣的⽂章,有興趣請連上去看看。報橘引的非常好,引的題⽬就是結論。這些年 來,健保無厘頭式的cost down和根據規模⼤⼩⽽非專業程度決定給付的作為,明顯造成醫療⼈ 員過勞和分級醫療無法實⾏的後果。真的不要期待健保能有什麼做為,跟健保認真,你就輸了, 它的功能,不在領導,⽽在消費。擺脫困局,只有靠醫界⾃⼰。
因此,我認為,重⽣的路即是『專業分⼯、⾃由訂價』。拿回訂價權,徹底專業分⼯,才 是留住⼈才、改善診斷⽔準、和提⾼專業地位的長遠之計。我們的新書『台兒胎檢⼿冊-周產期 安全架構』提供了⼀個我們認為可⾏的架構,以做為台兒和同業間合作和發展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