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兒放射師 温姿敏
圖一:產前超音波診斷平面 - 3VT、PA bifurcation(a) 迷走性右鎖骨下動脈
(b) 右主動脈弓及左側動脈導管 - U sign
(c) 右主動脈弓及右側動脈導管 - right V sign
(d) 雙主動脈弓 - lambda sign / O sign
「Double aortic arch model」的胚胎假說是指胚胎發育約29天時,人類有兩側的主動脈弓及動脈導管,之後會消失右主動脈弓及右側動脈導管,剩下正常的左主動脈弓及左側動脈導管,在超音波的三血管氣管切面(3-vessel-trachea view)可見肺動脈及主動脈形成 V sign,主動脈在氣管的左側、動脈導管亦在左側。
若是左主動脈弓合併迷走性右鎖骨下動脈(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 ARSA),則必須利用color Doppler的慢速血流(10-15 cm/s)觀察,並注意與心臟異常及染色體異常相關,特別是22q11 microdeletion及trisomy 21;ARSA會形成不完全的血管環,從背側繞過氣管及食道,臨床上造成呼吸困難的狀況十分罕見。
一般而言,右主動脈弓最常見的狀況是合併迷走性左鎖骨下動脈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ALSA),其中又分有留存左側動脈導管或右側動脈導管──若是前者,在三血管氣管切面會呈現U sign,形成鬆的血管環把氣管及食道圍住;若是後者,在三血管氣管切面會呈現right V sign,不會形成血管環。
若兩側主動脈弓皆留存,稱為雙主動脈弓,左右主動脈弓在三血管氣管切面會呈現lambda sign,或為O sign,形成緊的血管環把氣管及食道圍住,建議在醫學中心生產,產後需要手術處理。
最後介紹左肺動脈懸帶(left pulmonary artery sling),並不是血管環,但對於氣管壓迫是顯而易見的,該左肺動脈不是從主肺動脈發出,而是從右肺動脈發出,走在氣管與食道中間;產前若要診斷,必須要利用右心室出口切面觀察肺動脈分岔 (pulmonary artery bifurcation)。
關於主動脈弓的變異實在太多,在詳細檢查主動脈弓的分支時,並不是單一切面就可以直接下診斷,常常會需要追尋血管的分支與走向,才能夠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