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 林永傑醫師
圖一:這個「招弟」雕塑在成大醫學院門口前。懷孕的媽媽看著老大「招弟」玩著躲貓貓,兩人對視,充滿親情,兩人都期待生一個男弟弟。
赤匠是「赤子之匠」,將照顧新生兒一事發揮日本「匠人精神」的精神。本期的B寶,是我在研究醫師時照顧的。這個故事主要呈現醫療團隊在病況膠著時,還是得努力思考,突破「不知」與「不為」,達到「非不能為也」的真實故事。
在照顧新生兒的加護,我們常常遇到一些需要小兒外科或是胸腔外科,甚至神經外科手術的早產兒。若院內沒有好的手術醫師,新生兒科醫師就需要辛苦地將病人轉院。當時,我手上這個早產兒B寶,24週出生,大概只有600公克。是一個雙胞胎的老大,B寶的妹妹在外院出生沒有多久就走了。B寶轉來本院的隔天,發生嚴重的肺出血,加上凝血功能不良,休克後又併發腦室與腦實質出血(就是第4度腦室出血),原本家屬和醫師團隊討論希望順其自然,醫療團隊也同意如此。
然而,生命總是會自己找到出路,沒想到B寶出血後兩週,還是活了下來,但面臨卻是厲害的PHH(post hemorrhagic hydrocephalus)水腦症,需要儘快開刀。這個手術需要在頭皮下,放一個Omaya裝置,來引流腦室中的血水減少腦壓,可是因為B寶週數太小、體重太輕,以目前的手術技術與醫材無法進行。小兒神經科H教授經常來加護病房看這病人,他指示說,他認識的人,可能只有台北K教授才能進行。
我向H教授說,B寶的病況仍不適合轉院,無法北上「就醫」,但H教授說:「那想辦法請K教授來成大開刀」,讓醫師來「就人」。H教授給了我K教授的電話,要我把這件事辦好。我心裡想,我只是個小小的研究醫師,如何請K教授來?還記得H教授正向積極地對我說:「為了病人,只要有心,只要有機會,就可以辦到!」(這好像是卡通食神裡的台詞)
一開始,我覺得這想法無法可行,限於醫療法無法院外支援,也怎麼在這麼短的時間讓台北的醫師來成大開刀?但我還是打了電話,連絡了K教授。沒想到,K教授說「以教學手術的名義,就可以進行!」。K教授要我把一些影像資料資料寄給他,K教授也答應會聯絡廠商準備醫材。而另一方面,我硬著頭皮,聯絡了本醫院神經外科的醫師學長,並欣然同意。
幾天之後,K教授真的南下來為病人開刀,手術也很順利。術後還給我們教學,傳遞我們一些臨床的經驗,並給了我們一些PHH的書面資料,交待了一些術後照顧的細節。整件事又讓成大新生兒加護病房的神經照顧,又再往前許多;後來學長也能在本院處理這個手術。
B寶在治療多個月後回家了!父母也很努力的照顧。經過那次經驗,讓我了解到「為了病人,只要有心,只要有機會,就可以辦到!」。即使病人無法「就醫師」,那就醫師「就病人」。且「成就病人」,就是「成就整個團隊」!過了這麼多年,我還是深深的秉持著H教授給我這樣的想法。我始終相信,只要我們願意幫忙病人,努力排除障礙,不要有成見,忘記地域與門派,還是會有機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