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團法人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總編 孫碧遠
本篇為2023年8月23日刊載於「醫學有故事」之新聞稿
隨著產前診斷技術的進步和普及,中期胎檢(俗稱高層次超音波)、羊膜穿刺等產前檢查,幾乎已成為台灣大多數孕婦的「標配」了。然而,當越來越多胎兒異常可以在產前被診斷出來,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準爸媽要如何做生命抉擇?留與不留,都是極其困難的決定。因此正確的疾病認知和妥善的產前諮詢,便是影響家庭決策非常重要的關鍵。
產前諮詢和疾病認知 影響「胎兒生存權」
隨產前診斷技術進步,許多胎兒異常可以在孕期發現,圖為產前發現唇顎裂的胎兒3D超音波影像。 |
以胎兒唇顎裂為例,「台兒胎兒唇顎裂聯合門診」主治醫師楊子逸表示,有參與產前諮詢的父母,會有八成願意將孩子生下來;然而,沒有參加產前諮詢的父母,則會有八成選擇終止妊娠。楊子逸醫師說:「其實我們會很感慨,爸媽不想留下這個唇顎裂的寶寶、甚至連產前諮詢都不參與,通常是因為家中有認識罹患唇顎裂的長輩或親戚,花很多錢、開了好幾次刀,可是成果卻不好。但是,那是幾十年前的事了。現在治療技術一直在進步,也有很多社會資源可以協助。如果用幾十年前的醫療認知,去決定現在這個寶寶的去留,是很可惜的事。」醫學的日新月異,不只在產前診斷技術,同時也體現在各種疾病的治療成效,可見在產前提供父母正確的診斷和醫療資訊,是「拯救胎兒」的其中一個關鍵。
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 勝過千言萬語
當然,準爸媽面對胎兒異常時,選擇是否留下孩子的考量很多,有時即使產前得到充分的疾病和治療諮詢、做了充足的功課,準爸媽仍然會忐忑不安「因為他們覺得眼前有太多的未知了。」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秘書長王儒萱表示「就好像一個旅人,即使手上拿著地圖,但仍會對未知的旅途感到惶恐。這時候,如果有一個過來人可以告訴他前方的風景,他會安心許多。」了解爸媽們的心理需求,王儒萱秘書長為這些懷有異常胎兒的準爸媽們舉辦過數屆工作坊,讓這些有相同疾病且已將孩子生下的「學長姐」、帶著孩子來跟「學弟妹」分享經驗「很神奇,我們醫護人員千言萬語,都不如讓他們看到眼前活蹦亂跳的孩子更有說服力、給他們更多勇氣。」王儒萱秘書長既欣慰又感嘆的說。
製作紀錄片 傳遞生命見證和勇氣
懷有唇顎裂胎兒的準爸媽,在工作坊中以假體學習如何為唇顎裂寶寶佩戴鼻膜。 |
醫學雖然能給予正確的疾病資訊。但撼動人心的鼓勵和勇氣,往往來自每個個案家庭和孩子最真實的互動。為了讓這種生命見證所傳遞的力量,可以為更多家庭帶來勇氣,「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理事長張東曜醫師與「那時此刻股份有限公司」的朱詩倩導演,將規劃以「拯救胎兒」為主題製作紀錄片,紀錄這些發現胎兒異常並將孩子生下的家庭的故事,張東曜醫師表示「我們做胎兒醫學的本意,不是簡單粗暴地發現異常和引產,而是為了讓家庭有更多正確的資訊和準備。尤其很多胎兒異常,像是唇顎裂、多指、尿道下裂...等,並不危及孩子出生後的生命和發展,而且現在的治療成效都很好了。我們希望透過這部紀錄片,讓家長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影像的力量勝過千言萬語,讓已生下的,覺得不孤單;讓猶豫不決的,看到生命的另一種風景。台灣胎兒醫學振興誠摯邀請符合條件的個案家庭參與「拯救胎兒」紀錄片計畫,以生命的見證傳遞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