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頒發結業證書合影,左起:台兒診所張東曜醫師、榮科醫學影像中心郭萬祐醫師、林洛伊醫師、李函叡醫師 |
在2021年7月,當時我正完成台北榮總影像診療部的四年住院醫師訓練,退下總醫師職務,準備開始專心準備放射科專科醫師考試。北榮影像診療部兒童暨急診影像診療科主任-王甄醫師問我:要不要學習胎兒磁振造影?從此開啟我的胎兒影像學習之路。
從2013年開始,由台兒診所張東曜院長以及台北榮總郭萬祐教授發起「北區胎兒影像學季例會」,定期討論胎兒超音波及磁振造影病例,兩方的合作從十年前展開。2017年開始,兩方開始建立「多學科專家會議」制度,在每位受檢者做完超音波及磁振造影檢查後,由婦產科醫師、放射科醫師、小兒科醫師、遺傳諮詢師、護理師一同提供病患諮詢並參與共同決策,讓焦急的父母面對的不是一份文字報告,而是全方位的評估。張院長為了反映以上人員及設備的成本、以及專業的價值,於2018年開始與台北榮總榮科中心合作建立轉介制度,推動自費胎兒磁振造影檢查,解決了許多超音波診斷困難的案例。2021年台灣胎兒振興會以為國舉才為出發點,發起胎兒磁振造影研修醫師培訓計劃,由北榮郭萬祐教授、李函叡主任為指導醫師,完成50例胎兒磁振造影檢查後頒給結業證書。
在住院醫師時期的我,完全沒有判讀過胎兒磁振造影,僅僅在晨會看過一兩個案例,甚至考專科在讀歷屆的考古題時,胎兒磁振造影也沒出現過幾次。胎兒磁振造影只佔放射科所有業務很少一部分,把它鑽研透徹的放射科醫師佔少數。北榮影像診療部郭萬祐教授、沈書慧主任、李函叡主任是胎兒影像判讀的專家,也是我收集完50例案例一路上的老師。尤其是李函叡主任,手把手地帶我看過每一個案例,遇到困難案例時更時不時查找文獻和我討論,即使主任在我訓練期間曾經遠赴波士頓兒童醫院進修胎兒影像,仍然遠端確認過每一份我判讀的報告,李主任是我堅強的後盾。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一份報告常常要打一個下午,看不懂的部分總是要不停查教科書和論文。慢慢地,開始發現有些發生率較高的疾病自己越來越熟悉,打報告也越來越快。北榮和台兒每三個月會開一次季討論會,挑出三個月來值得討論的案例、或值得學習的疾病,除了要報告磁振造影發現外,簡報最後也需對疾病進行簡單的討論,以前總覺得在繁忙的臨床業務間還要做報告有點辛苦,但回頭來看,正是一次次的季會,讓我能紮實的複習每個遇到的疾病,打下深厚的基礎。現在的我,大部分常見的疾病可以很有信心地診斷,剩下的疑難雜症,背後還有許多老師可以請教,北榮的胎兒磁振造影一直都是堅強的團隊,我也會努力跟上各位前輩的腳步。
我覺得打胎兒報告和其他報告最不同之處是:每一份胎兒磁振造影報告都至關重要。來做檢查的媽媽大多是高層次超音波有異常發現,為了進一步確認才來的,胎兒磁振造影報告深深影響著這個胎兒的未來。以前的我,看到預後不好的胎兒總會很沮喪,但函叡主任跟我說:我們應該要慶幸有幫爸媽提早發現,我們幫助了一個家庭。也謝謝張東曜院長曾說過:你們只要做好影像診斷部分,後續的追蹤和情緒支持都交給我們。讓我們放射科醫師能專注在診斷上面。最後再次謝謝張東曜院長、郭萬祐教授、李函叡主任、沈書慧主任、王甄主任、台兒診所全體同仁、台北榮總榮科中心全體同仁,我會在胎兒磁振造影上繼續增進自己的能力,並努力提攜後輩。
想了解「胎兒超音波」和「胎兒磁振造影」雙方團隊如何在異常個案的產前診斷和諮詢共同合作、相輔相成嗎?
歡迎參考 ➡️ 「胎兒影像學專家團隊—從超音波、磁振造影、到多學科會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