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兒診所 張東曜醫師
1998年,我在馬偕婦產科做完總醫師後,自費去英國學產科超音波,才發現有胎兒醫學這個新興次專科,之後就一頭栽進這個領域。在當年,產科超音波是個爛缺,沒有幾個年經人要做,忽然冒出一個年經人(就是我),說他只要做這個,馬偕諸多前輩半信半疑,我猜大家應該心想,我們看你能撐多久,就讓我又回到馬偕做看看。
回首一看,我為了這個承諾,也投入了23年的時間。在當年,雖然胎兒異常的產前診斷率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但是當年社會的氛圍和處理醫糾時獵巫的方法,讓很多婦產科醫師視胎兒超音波為畏途。很多年輕醫師都擔心家屬抱著異常的新生兒來興師問罪,問你「產檢不是都正常嗎?」,要你給他一個「公道」,說你害她生了一個異常的孩子。那時,誰誰誰因為做產科遇上醫糾,從此不接生、不做超音波的小道消息,大家都聽說過。
有一次在馬偕晨會,專注於胎兒遺傳異常的前輩陳持平醫師開玩笑指著我跟大家說,沒辦法,有些家屬就不可理喻,一直無理要求,我們做胎兒異常的以後應該一起開個胎兒異常托兒所,不然會被煩死。說來很無奈,我知道他是苦中做樂,在開玩笑。不過,這些話,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
舉例來說,一百個胎兒,就有大約有2%的大異常,2%的小異常。以法洛式四重症(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為例,20幾年前,主治醫師能在產前診斷法洛式四重症,走路都有風。但在現在,對專長胎兒醫學的人來說,一般而言,這還滿入門的好嗎?
當產前的診斷越來越進步,診斷的時間點就越來越提前,精密的程度也就越來越提高,傳統產科醫師一個人單打獨鬥的框架,也就越來越難回應胎兒異常家屬的期待與需求。因此,這些年來,我一直主張產檢與胎檢分流的架構,由一般婦產科醫師負責「產檢」(maternal medicine) ,由專長胎兒醫學的醫師負責「胎檢」(fetal medicine)。簡單的說,就是「媽媽看產檢、寶寶看胎檢」,才能全面提昇母體和胎兒的安全。
2008年我離開馬偕單飛,但是推廣胎兒醫學的理念仍一路指引我努力的方向。如何把佔約4%、懷有異常胎兒的高危險妊娠孕媽照顧好,成了我念茲在茲的任務。
為了招募更多的年輕醫師和放射師投入胎兒醫學,我們舉辦各種教育訓練的活動,努力改善待遇和工作環境。為了和國際胎兒醫學的潮流同步,我們要求所有的作業流程和人員訓練比照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的標準。為了全面提昇胎兒心臟超音波的診斷水準,我們和日本神奈川胎兒心臟超音波研究會川瀧元良醫師合作,和他共同舉辦多次訓練課程,由他指導我們的同仁和有興趣的同道。為了提昇影像診斷的品質,我們和北榮放射部郭萬祐醫師領導的胎兒磁振造影團隊合作成立台灣胎兒影像學工作小組,每季定期舉辦病例討論會和各式的學術活動。為了讓胎兒異常的孕媽更安心,我們開辦各式胎兒異常的聯合門診,聯合各科的專家給孕媽最正確的診斷和衛教,以便能和產後的治療團隊無縫接軌。
2019年,我號召成立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從更高的角度、更寬廣的視野來規劃胎兒醫學的未來。今年(2021),我決意再號召成立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胎兒異常專家顧問團」,糾集各科的專家,形成多學科專家團隊(Multi-Disciplinary Specialist Team),共同於產前做這4%孕媽的後盾,給她們更完整的診斷和諮詢,讓她們做沒有遺憾的決定。
聯絡人: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秘書長崔艾湄博士 (email :aimei.tsui@fetalmedicine.tw 、電話:02-6604-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