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 林永傑醫師
圖:名古屋的大型預防接種之一,是在室內大型運動場;各醫院的醫護,都要支援。因為今年的梅雨季較長,施打的進度
2020年開始的新冠病毒,在美國強大的免疫醫學研究領軍下,已研發出數種不同機制的疫苗,且有效地抑制了病毒的傳播,至今全球已有數十億人已接種過了。日本第一波是採用Pfizer的mRNA疫苗,另外也爭取了AZ(AstraZeneca)疫苗的代工授權。
日本是個強大的國家,mRNA疫苗需要超低溫的冷凍櫃,為此很快地在全國各地部署了冷鏈。這些冷鏈,靠的是日本國內幾家有名的醫用冷凍櫃製造商。
大概在櫻花季前,疫苗就陸續到了日本了,但多數日本人對疫苗的接受度低,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自覺「自律」性高,可以利用對自己的衛生要求來抵抗病毒。儘管首相多次宣導,也親自展示挨針的照片,「不愛打疫苗」卻成為日本的特殊國情。
整個疫情初期確實是這樣,初期感染的大多是需要通勤的上班族,但在幾波老人照顧中心被病毒侵襲後,醫療的量能達到極限後,日本政府從柔性的勸導,到宣誓全國在年底時人人都打過一劑,雖沒有法律的規定,但日本的領導就是「風行而草偃」,一開始慢,但後來沒有不低頭的草,如果接種疫苗變成國民的義務,不接種就是造成別人的麻煩了。
大概在6月起,日本派了自衛隊醫官,開始在大阪與東京,大量施打疫苗,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力。我雖有看到一些「反智」的謠言,但幾乎沒有新聞在說打疫苗是不好的事。7月起,名古屋也開始有大型的疫苗施打場設置,陸續推動、全國齊心。
疫苗普及化的另一個重要推手不外乎是「奧運」,因為日本若沒有舉辦原2020年奧運,需要付給奧委會相當高的罰款達「1萬億日元」,還有民間廠商的合約「3,500億日圓」。當然也有人認為,應該要賠錢來求平安。在我的觀察下,開幕是勢在必行的,但應該有不少賽事是不開放給民眾觀看。
「為何日本不研發疫苗?選擇了購買與代工」我問了我的同事。同事說,日本在很多年前,因為民眾對疫苗的接受度低,另外政府對科研(就是台灣科技部)的投資逐年下降,許多疫苗研究基礎的軟硬體設備都普遍不足,但日本的生產線與代工品質很好。因此,我個人也認為,若日本的護照免簽能行遍世界,那應該也不會有人不賣日本疫苗,或是不授權日本的工廠製造。
在後疫情時代,疫苗的取得變成是國力與國家主權與科技的象徵,日本雖不自製疫苗,但大量購買疫苗與代工疫苗,然後轉贈台灣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這種能力與熱心,是舉世無雙的。依我的觀察,早在非疫情的時代,日本民間已在許多開發中的國家設有醫療站,也有許多募得的物資,持續送去這些國家;而且日本也關心中東女性的人權,也關心香港的民主與緬甸的軍事政變。
疫情下,日本表面嚴肅的大和精神,實際上在內心是很有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