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兒診所 張雅筑放射師、林丹薇醫師
妊娠糖尿病(GDM)是巨嬰以及相關新生兒併發症(包含肩難產、birth trauma)的風險因子,胎兒大於妊娠年齡(LGA, 胎兒預估體重大於等於該週數體重分布曲線的第九十百分位)的診斷被認為會增加新生兒死亡率及罹病率。目前在妊娠週數24週以前並沒有理想的因子可以幫助預測妊娠晚期發生妊娠糖尿病(GDM)或是出生體重大於妊娠年齡,且在妊娠早期利用超音波預估胎兒體重與妊娠晚期發生GDM或是新生兒LGA的相關性也較少文獻探討。
因此,這篇論文希望提出提早篩檢出會發生GDM孕婦的理想方式,並希望能夠及早介入飲食控制或是進行治療,也期望確定在妊娠中期超音波檢查期間,診斷出的LGA是否與GDM或出生時LGA的發生有關。
這篇論文出自於【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為回溯性世代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研究對象為西元2012-2017年在美國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接受胎兒超音波檢查的所有孕婦,檢查週數均在18至22週之間,使用Hadlock公式計算胎兒預估體重(EFW)。收案對象為完成血糖篩檢及胎兒預估體重及/或胎兒腹圍大於等於該週數分佈曲線的第九十百分位,並排除曾有妊娠糖尿病病史、多胎妊娠、早產、長期類固醇使用和胎兒異常等個案。對照組則由在研究期間18至22週內見到的適齡妊娠(AGA, EFW>第十百分位且≤第八十九百分位)個案組成。此研究包括756名LGA和756名AGA胎兒。
原文Table 1為兩個研究組(AGA, LGA)的孕婦統計。可以發現懷有LGA胎兒的孕婦平均年齡較大、在懷孕期間增加的BMI較多,生下男性胎兒的比例也較高。但是在孕前肥胖程度以及生產時的BMI差異則不大。
原文Table 2統計了中期被診斷懷有LGA胎兒的孕婦後續有無發生GDM的比較。其中有GDM的孕婦有45位(6%),對照起沒有發生GDM者,有GDM的孕婦,年齡更大且孕前較肥胖,在懷孕期間增加的BMI指數是較低的
原文Table 3 統計了中期被診斷為LGA的胎兒,出生時是否也是LGA。其中113個在出生時仍為LGA(14.9%),與胎兒出生時沒有LGA的族群相比,胎兒出生時也是LGA的孕婦年齡較大、白種人的機率較高、經產婦較多、孕期間增加的BMI較多且生產時的BMI也較高。
統計最後有發生GDM以及胎兒出生時為LGA的孕婦,在中期檢查中診斷胎兒LGA個案中,GDM的發生率為6.0%,中期檢查胎兒AGA個案發生GDM機率則為2.8%;在中期檢查中診斷胎兒LGA個案中,出生時也是LGA的發生率為14.9%,中期檢查胎兒AGA個案出生時也是LGA的發生率則為1.9%,顯見中期診斷LGA的孕婦與GDM及生產時LGA的發生皆顯著相關。
其他統計歸納如下:
1.年紀較大、孕前肥胖和生產時新生兒為LGA及後期發生GDM皆顯著相關
2.經產婦與新生兒LGA顯著相關但與是否合併GDM則無
3.在中期診斷胎兒LGA的族群中,發生GDM的孕婦體重增加較少、但發生LGA的孕婦體重則增加較多
討論的部分,相關的文獻指出巨嬰與產婦併發症以及新生兒的預後有關。在22-29週出生的LGA嬰兒與非LGA的嬰兒相比,LGA嬰兒有較低的死亡率,且合併呼吸窘迫、壞死性腸炎、及嚴重的早產相關視網膜病變等等的機會較低,但發生早發敗血症和嚴重腦室內出血等狀況的風險較高。另外,妊娠36週以上生產的LGA胎兒,死產機會反而較高。因此,第二孕期使用超音波監測胎兒生長,幫助篩檢易生出LGA胎兒的高風險族群是很重要的。
原文中亦提到,其他文獻提出可用第三孕期超音波檢測新生兒LGA的方式,例如用胎兒的腹圍及預估體重來篩檢高風險群。另第二孕期超音波除可幫助篩檢出生時LGA胎兒,其與孩子未來長大後的肥胖度也有關。
總結,中期被篩檢胎兒LGA的孕婦,後續發生GDM及生產時新生兒仍為LGA的機率皆明顯增加,建議篩檢出高危險群並及早進行介入管理。
參考資料:Rekawek, P., Liu, L., Getrajdman, C., Brooks, C., Pan, S., Overbey, J., & Wagner, B. (2020). Large-for-gestational age diagnosed during second-trimester anatomy ultrasound and associatio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large-for-gestational age at birth.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56(6), 901–905. https://doi.org/10.1002/uog.2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