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台兒夏敬淇放射師
目前學界相當關注產前診斷植入性胎盤 (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PAS) ,近日由台大醫院施景中醫師刊登在《美國婦產科期刊》的文獻提出新的超音波表徵 “The Rail Sign”,評估孕婦是否為植入性胎盤的高危險群,由台兒診所陳柔安放射師為大家介紹此篇文獻。
植入性胎盤是指在第一孕期胚囊著床於子宮內膜後形成胎盤出現異常黏合,基底蛻膜有缺陷導致胎盤生長侵入絨毛膜層至子宮肌層甚至更深,因胎盤異常緊密附著,在生產時沾黏的胎盤無法順利剝離娩出,孕期當中引起產前大出血或產後大出血,嚴重者可能侵入骨盆腔其他器官。依據胎盤浸潤於子宮肌肉層的深度,植入性胎盤分三種類型:胎盤向下附著到內膜層稱為沾黏性胎盤(placenta accreta),再向下至子宮肌層則稱為嵌入性胎盤(placenta increta),已經到漿膜層或是穿出子宮至腹腔其他組織則為穿透性胎盤(placenta percreta)。
在2018年的White Journel提出使用3D超音波重組正常子宮與膀胱交界,正常影像則出現Tramline sign,會看見清楚的兩層結構ーー子宮肌層和膀胱黏膜層;植入性胎盤則會表現Rail sign,使用2D經陰道超音波或經腹部超音波,放上color Doppler並調整至低至中流速和低阻力,同時垂直於子宮肌層和胱膀黏膜層的血流訊號即為bridging vessels (圖一)。
如看見rail sign,個案為placenta increta和placenta percreta的機率會大幅提升,侵襲到膀胱的可能性也會提高,統計上有75%出現rail sign的個案最終需要子宮切除術。假如沒有看見rail sign的出現,約有95%的可能性沒有侵襲到膀胱。後半場則為大家更新指導方針。自從國際婦產科超音波學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SUOG) 於2007年發佈胎兒中樞神經系統超音波的指導方針 (guideline),時隔十三年,在去年發佈最新方針,更新內容並補充進階的神經系統超音波 (neurosonography)。在第二孕期進行的解剖構造篩檢,檢查腦部的三個基本平面:經腦室平面 (transventricular plane)、經丘腦平面 (transthalamic plane)、經小腦平面 (transcerebellar plane),脊椎為矢狀切面與橫切面。
如果在基本平面上有異常發現,便需要neurosonography做進一步診斷,進階評估的主要準則是多平面法 (multiplanar approach),沿著不同軸線的方向逐一獲取切面,故需相當熟悉腦部的解剖構造與不同週數下的影像表現,冠狀切面包含經前角平面(transfrontal plane)、經尾狀核平面(transcaudate plane)、經丘腦平面(transthalamic plane)、經小腦平面(transcerebellar plane),矢狀切面包含正中矢狀平面 (midsagittal plane)和斜矢狀 (parasagittal plane)。脊椎篩檢則由三個方向逐一確認椎體排列和皮膚包覆的完整性。
由於超音波的軟硬體的進步,從第一孕期的末期開始便可篩檢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然而神經系統的發育隨著妊娠週數進展相當快速,如果在第一孕期懷疑有異常狀況,還是需待第二孕期再次確認。
在妊娠15-17週時,會在兩側脈絡叢的中線看見一無回音的cyst lesion,過往認為這是第三腦室(3rd ventricle),但後來發現此為第七腦室(Cavum veli interpositi),出現的時間從妊娠13至17週,之後就會慢慢消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