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 林永傑醫師
上週,在小講家的台南臨海村內,辦了第一次市集活動,有民歌團、美食攤、還有一些文創的小東西拍賣。這是愛台愛鄉的小講媽為村子所舉辦的,當我傍晚抵達時,四歲多小講因為興奮一整天,實在太累了已先去補眠。我與小講的父母閒聊了半天,得知小講一切正常;回程後翻閱手機中四年前的照片,真心覺得生命與際遇令人不可思議。
媽媽在懷上小講之前,已歷經數次的懷孕都沒有成功小講媽媽在懷孕20多週時,先回台安胎,回台後因為不斷宮縮來到本院安胎,不久後小講就出生了,不到26週體重僅560多克,父母為他取了小名叫「講講」。初期,小講的情形一切順利,也沒有氣管插管,不久後就開始少量的進食,唯有較大的問題是開放性動脈導管,需要額外的治療。
動脈導管是上帝精密的設計,是連接肺動脈與主動脈的一條血管,讓胎兒肺動脈的血流不需要進入未擴張的肺部,轉而進入主動脈,提供胎兒全身來自胎盤的充氧血。足月兒在出生不久後就會關閉,而早產兒出生後,因為各種因素導致動脈導管會持續開放著,進而造成許多血液循環的問題,如低血壓、肺出血等。所幸,開放性動脈導管,有藥物可以治療,就是indomethacin, ibuprofen等NSAID藥物。但NSAID藥物,有著不少的副作用,如腸胃出血,與血小板功能異常等。
在小講出生的第7天夜裡,在第二輪indomethacin的治療後,開始大量胃出血,我用盡各種方法加上冰水灌洗胃部都沒有用,只能持續的輸血。當他全身的血液都輸換過一輪後,我在第二輪時,打電話給很資深的小兒外科陳肇真主任。因為許多的證據都顯示是胃部持續出血,後來決定就是「開胃止血」。進入手術房時,已約2點了;手術很順利,加上我打上的 arterial line讓血壓控制的很好。天亮時剛好手術結束,前前後後小講共輸了4倍全身血量的血品;術後,我們幫他做了腦部超音波,所幸的是腦部並沒有出血。
2個月後,小講順利的出院,回到了家鄉加拿大;但父母因為想念台灣,後來又回到台灣。現在,小講四歲了,除了個子小一點,肚子上一條刀疤,幾乎沒有什麼後遺症。去年在父母同意下,我把小講的故事,寫成個案報告DOI:10.3390/children8070545,畢竟這樣小的「開胃記錄」,除了是團隊合作的壯舉,也算是一個世界記錄。我希望透過文字的呈現,也能讓其他人倘若在臨床上遇到了與小講一樣的個案,也不要輕易說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