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胎兒醫學電子報
  • Home
  • 創辦人的話
    • 台兒診所 張東曜院長
    • 台兒理念
  • 衛教專區
    • 台兒醫師有話說
  • 台兒TMAMA官網
  • 相關連結
    • 小小心世界
  • Home
  • 創辦人的話
    • 台兒診所 張東曜院長
    • 台兒理念
  • 關於我們
    • 台兒日常
    • 台兒其人
  • 衛教專區
    • 台兒醫師有話說
  • 學術活動
    • 活動回顧
    • 『慘』科OB會
    • 台兒胎兒醫學工作坊
    • 北區胎兒影像學季會
    • 胎兒心臟病病例報告會
    • 台兒神奈川聯合胎兒心臟超音波 STIC Conference
  • 學習資源
    • 台兒通訊(文章)
    • T-Talk 台兒說(影片)
    • 新生兒關節發育不良篩檢(品管系統)
  • 專家團隊
    • 台灣髖關節發育不良(DDH)
    • 台灣胎兒影像學工作小組(TFIG)
  • 台兒共筆
    • I 胎兒影像學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病例精選
    • II 台兒胎檢手冊:周產期安全架構
    • III 圖解先天性心臟病:從胎兒到小兒
    • IV 胎兒影像學診斷(2):全身系統病例精選(2015-2018)

Eric醫學研究方法工作坊

 8月 14, 2019     ERIC WORKSHOP   

【台兒報導】 Eric醫學研究方法工作坊

台兒診所 許育仁/台北市報導

即將於今年,2019年12月3日開始授課,由台灣胎兒振興會所主辦的「第三屆醫學研究方法工作坊」,由加拿大籍 台兒醫研部主任 陸允睿(Eric Lussier)先生主持授課。陸允睿先生畢業於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並來台灣就讀陽明大學研究所,能說一口流利中文,參與臺北榮民總醫院研究助理、台北衛生署研究等,具有紮實的醫學研究經驗。

圖說:上課實際狀況

參與過第一屆工作坊的葛萱 放射師推薦分享:「一開始因為很久沒接觸到統計課程覺得有點緊張,但是Eric老師教得很好,一步一步從基礎中學習,在最後也讓我們直接實做一個計畫,相當充實,也學到很多東西。」池宛玲醫師更表示「以天馬星空的發想為開端,透過嚴謹的研究設計,將數據資料去蕪存菁,驗證自己的想法,這就是科學的樂趣!」

圖說:周昱青醫師正與台兒醫研部主任 陸允睿(Eric Lussier)認真討論研究細節

在三個月裡,十二個禮拜的課程將透過視訊會議進行學習,您可不必特別外出,在合適的空間準備好視訊設備、或團體多人一起在會議室中上課即可。透過此課程將學會如何完成一份研究的步驟、蒐集資料、管理分析、驗證假設真偽,即經由嚴謹的統計量化分析,反覆驗證出結果,最重要是教您怎麼得到科學研究與倫理審查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IRB) 的核准。

Eric老師也以一句話,精闢道出研究分析的重要性:『研究素養是瞭解醫學最新進展的最佳方法之一(Research literacy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stay on top of the latest advances in medicine.)』最後賣關子的說:「您是否想知道這些隱藏在數據中的訊息與故事呢?」

圖說:期待透過研究的產出,讓醫學更進步與發達,正是Eric老師所相信的,『研究素養是瞭解醫學最新進展的最佳方法之一(Research literacy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stay on top of the latest advances in medicine.)』。

歡迎醫界、學界人士,以及對此工作坊有興趣者皆可報名參加,邀約同好一同響應。


✅ 課程資訊&報名方式
✅ 張東曜醫師熱情推薦
✅精彩上課回顧:
https://reurl.cc/DazVN
https://reurl.cc/VKAb6
https://reurl.cc/G7823

✅領結業證書囉!:https://reurl.cc/z03Vp




Read More
  • Share This:  
  •  Facebook

20190727 第29次『慘』科OB會後記

 8月 13, 2019     『慘』科OB會   

台兒資深放射師 / 李怡盈
2019/08


20190727 第29次『慘』科OB會後記

這次會議由彰基謝聰哲醫師首先分享台兒轉介的一例Micro-lissencephaly,在台兒張婉婷放射師與吳佩臻醫師簡要的病史報告後,謝醫師隨即用正常影像做對照,讓聽眾對異常的腦溝腦迴更有感,邊解說影像邊回顧如sloping forehead與enlarge subarachnoid space等microcephaly 常見的超音波特徵。

Micro-lissencephaly是Cortical development malformation的一種,Miller-Dicker、Walker Warburg為常被提及的相關症候群。z shape brain stem和outer echogenic band with reduced pericerebral space則是後者主要的超音波特徵。


Cortical development malformation需花時間追蹤、搭配不同檢查切面才有機會診斷。即使如此,培養對胎兒大小與正常腦溝腦迴的正確認知仍有機會在產前篩檢出Micro-lissencephaly。
後半段主題延續上個月對植入性胎盤的討論,由台兒張雅筑放射師報告MRI在診斷上的應用。


雅筑用卡通示意圖與MRI影像對照,解釋胎盤之外正常組織的分層,輔以異常影像加深印象,繼而帶出植入性胎盤在MRI影像上常見的共通特徵,一一說明胎盤回音、膀胱邊界、子宮肌層上的異常發現,並援引相關的超音波表現對照。

24週後,胎盤訊號與子宮肌層才容易有明顯差異,因此MRI檢查時間點不宜太早。若想做手術評估,建議可於剖腹產前安排檢查。

MRI較超音波昂貴且不易取得,不建議作為第一線篩檢工具,但需評估子宮後壁或側壁等特定位置或超音波檢查有疑義時,會是不錯的輔助工具。此外,不同單位的文獻提出的MRI診斷表現差異甚大,尋求良好影像團隊的後援也是提高診斷率的方式之一。

Read More
  • Share This:  
  •  Facebook

2019.8月-2/2:簡述超音波下評估胎兒耳朵要點

 8月 08, 2019   


台兒通訊 >> 2019年 >> 八月 >> 簡述超音波下評估胎兒耳朵要點

台兒診所 / 林丹薇 醫師
2019/07

本篇筆者:台兒林丹薇醫師

許多染色體異常的疾病或症候群常合併外觀異常或位置異常的耳朵,產前超音波檢查下「找到耳朵」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精準判讀是否有異,幸因超音波成像技術進步快速,除了傳統二維影像外,佐以擷取三維影像更能有效的、系統性的篩檢耳朵。

耳朵的發育源起始於8~11公釐的胚胎, 位於第一咽弓、第二咽弓上的六個間葉突起進行融合(Fusion)、遷移(Migration)及旋轉(Rotation)等步驟而成;間葉細胞融合後形成耳廓(Auricle),並從顏面下半部逐步往上遷移至顳部、約與眼睛同高的位置,同時逐漸從「前橫向(anterio-transverse)」旋轉為「側直向(lateral-vertical)」。

台大婦產部施景中教授於1998年發表在Obsterics & Gynecology的「Antenatal Depiction of the Fetal Ear With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一文中有提到,可由以下幾點評估耳朵外觀:第一,耳廓呈扇型、貝殼型,並需熟悉外耳殼上幾個重要的解剖位置名稱;第二,耳廓最上緣應高於眼角的延伸線;第三,耳朵軸線(Axis)應直立並平行於胎兒頭顱;第四,耳廓定向為略朝前且朝外(antero-lateral orientation);第五,注意耳朵大小,若合併小耳症,必須評估嚴重程度。

比較二維影像與三維影像,三維影像的優勢在於耳朵外觀的細節更清楚可見,且較可有效釐清耳朵在頭顱上的空間定位(Spatial information),不僅幫助操作者判斷,也讓家屬更易理解、有助諮詢。

林丹薇醫師在台兒晨會講解胎兒耳朵專題

若要比照正常耳朵大小的參考值,二維影像下,可參考Chitkara等人2000年發表在 AJOG上的「Ultrasonographic Ear Length Measurement in Normal Second- and Third-trimester Fetuses」; 若要參考三維影像下的數據,可參考成大張峰銘教授等人2000年發表在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的「Fetal Ear Assessment and Prenatal Detection of Aneuploidy by the Quantitative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內文中所納入的族群全為台灣人;另一篇較近期的、同樣在三維影像下的測量則是 Hatanaka等人2011年發表在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的「Reference Intervals for Fetal Ear Length between 19 and 24 Weeks of Pregnancy on 3-Dimensional Sonography」。

與「小耳」、「低位耳」相關連的疾患很多,臨床實務上較常遇到的是單側小耳症(Microtia),諮詢時必須同時提醒家長約有四成小耳症同時合併半側小臉;另外,Trisomy 13、Trisomy 18,兩者八成以上合併小耳症及低位耳。至於Trisomy 21,則較常以「Lop Ear」及「耳朵長度相對較短」來表現,Lop Ear 意指因耳廓上方軟骨發育異常,耳廓最上緣會微微下垂而命名;而數篇文章皆提到,近六至八成Trisomy 21患者的耳朵長度,位於三百分位以下。故若產前診斷耳朵外觀異常,應建議病患接受進一步遺傳診斷。

儀器日趨先進,同時也需要求自己對於各項疾病的認識更加深入,並與相關科別專家組成團隊(如遺傳諮詢科醫師、整形外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才有機會精準做出產前診斷,並為胎兒及家屬,鋪出最合適的後路。


Read More
  • Share This:  
  •  Facebook

2019.8月-1/2:產前診斷先天性白內障案例報告及文獻回顧

 8月 08, 2019   


台兒通訊 >> 2019年 >> 八月 >> 產前診斷先天性白內障案例報告及文獻回顧
台兒診所 / 吳佩臻 醫師
2019/07

本篇筆者:台兒吳佩臻醫師

案例一

45歲初產婦,無特殊病史及家族史,因高齡,於來診前已完成羊膜穿刺染色體及基因晶片檢查無異常。22週常規中期胎兒結構篩檢發現開放性第四腦室,診斷為Blake’s pouch cyst (BPC),當時雙眼水晶體型態正常(圖1a)。22週6天返診追蹤除仍可見BPC外,發現雙眼水晶體外緣增厚(thickened and hyperechoic borders of lens)(圖1b),疑似先天性白內障早期變化。27週胎兒核磁共振檢查確認BPC,但雙眼眼球及水晶體型態並無異常發現,28週2天最後一次回診追蹤依然可見外緣增厚的水晶體(圖1c),38週剖腹產出生,之後確診雙眼先天性白內障。


案例二

25歲初產婦,無特殊病史及家族病史,外院常規中期胎兒結構篩檢時懷疑先天性白內障,21週3天來診尋求第二意見。超音波檢查可見雙眼水晶體呈現先天性白內障特有的完全高回音型態(hyperechoic and opaque lens)(圖2a),23週3天(圖2b)及29週(圖2c)回診追蹤發現亦同,26週2天接受胎兒核磁共振檢查確認無合併腦部異常,雙眼眼球及水晶體型態無異常發現,出生後確診為雙眼先天性白內障。



先天性白內障(congenital cataract)指的是在出生時已發生單眼或雙眼的水晶體混濁,為造成兒童盲眼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2016年一統合分析研究(meta-analysis)[1],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率約每一萬個活產新生兒中有4.24名罹患。出生後的前六週為人類視力發展的黃金時期[2],及早診斷先天性白內障並給予適當的治療(單眼建議在出生後六週、雙眼在出生後6至8週即施行白內障摘除手術(cataract extraction),以降低後續發展成弱視、斜視、眼球震顫等風險[3] ),可以有效降低此類患者惡化成盲眼的機率。

根據臨床經驗,在妊娠11週至13週6天施行早期唐氏症篩檢時,在胎兒臉部正仰躺的姿勢下已可觀察到位於雙側眼窩內的高回音性水晶體(圖3a),隨著週數進展,低回音性的眼窩形狀和高回音性的水晶體會愈加清楚。在妊娠中期的胎兒超音波結構檢查,應從橫切面確認雙眼眼窩對稱完整[4] ,並可見其內各有一高回音點狀水晶體(圖3b)。若要再進一步檢查水晶體,建議從冠狀切面的角度,正常的水晶體會呈現中央無回音、外緣高回音的型態(圖3c)。若水晶體外緣增厚(如案例一)或中央呈現高回音(如案例二),都是先天性白內障可能的表現。



造成先天性白內障的原因很多,根據文獻統計,包括家族遺傳、染色體異常、胎兒在子宮內遭受先天性感染、孕婦於懷孕中服用特定藥物、特定的症候群或代謝疾病等,另外還有部分無法查明發生原因(idiopathic)[2] [5] [6] [7] 。自1991年第一個產前診斷先天性白內障的個案報告以來,至今約有18篇共32例(5例單眼27例雙眼)的產前診斷報告,其中只有3例(一例單眼二例雙眼)為idiopathic,8例有家族病史(父親或母親其中之一為先天性白內障患者,或前胎曾懷孕先天性白內障胎兒),3例染色體異常(trisomy 21 [8] ,trisomy 13 [5] ,triploidy [9] ),1例為懷孕中服用類固醇引起[9],其他為合併多重異常的症候群。另外,若從產前診斷某疾病合併出現先天性白內障症狀的角度來看,2009年一篇個案報告併文獻回顧提供了完整且詳細的整理資料[7],非常值得參考。台灣本土的產前診斷個案報告,則有2015年台南成大醫院提出一雙側先天性白內障案例: 孕婦25歲無家族病史,妊娠22週時因頸部厚度增加(nuchal fold thickness 6mm)轉診至該院做進一步詳細檢查而發現,最後終止妊娠[10]。

由上述個案報告及診所的兩個案例發現,單純的先天性白內障(isolated congenital cataract)在產前診斷不易,完整且有系統性的超音波結構篩檢將有助於提高產前診斷的機會。若合併多重結構異常或有家族病史,產前診斷先天性白內障則相對容易,所以詳細詢問病史非常重要。2D超音波是產前診斷先天性白內障的主要檢查工具,32例的產前個案報告中僅2015年成大醫院發表的案例提供3D超音波影像;至於胎兒核磁共振(fetal MRI)在產前診斷先天性白內障的角色,旨在排除可能合併的腦部及眼球型態異常(如小眼畸形等),不論是在診所的兩個案例或2015年Drought et al. [11]的個案報告,先天性白內障的水晶體在核磁共振下均與正常的水晶體無異。

先天性白內障的預後好壞,與造成疾病的原因、是否合併其他結構或染色體異常、以及出生後是否及時治療相關。一般建議應安排進一步的羊膜穿刺檢查[9]以排除染色體異常;即使沒有臨床症狀,仍必須抽血檢查以排除胎兒在子宮內受到諸如Rebella、cytomegalovirus、herpes simplex virus、toxoplasmosis等感染的可能[12];若合併其他結構異常而懷疑有特定基因遺傳,更需轉介給遺傳諮詢專家做進一步基因檢查。診所兩個案例在產前最後都沒有安排到感染抽血檢查(infection workup),染色體檢查方面僅案例一在來診前已確定染色體正常,案例二並無接受羊膜穿刺檢查,是值得檢討改善的地方,但萬幸的是兩個案例出生後除雙眼先天性白內障外,其他均與產前超音波檢查相符,並無異常之處。

總而言之,單純發生的先天性白內障若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預後相對良好,讓自己對這個疾病能多一分認識與注意,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


參考資料

  1. Prevalence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genital catarac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Jun 23;6:28564
  2. Cataracts. Lancet 2017;390: 600-12
  3. Update on congenital cataract surgery management. Curr Opin Ophthalmol 2017 28:87-92
  4.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erformance of the routine mid-trimester fetal ultrasound scan.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11; 37: 116–126
  5. 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fetal congenital cataracts. Prenat Diagn. 1993 Jun;13(6):503-11
  6. Congenital and infantile cataract in the United Kingdom: underlying or associated factor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0 Jul;41 (8):2108-14
  7. Prenatal diagnosis of fetal cataract: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etal Diagn Ther 2009;26:61-7
  8. Prenatal ultrasound detection of congenital cataract in trisomy 21. Prenat Diagn. 1999 (19):780–782
  9. Prenatal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cataract: in utero manifestations of cryptic disease. Ultraschall Med. 2018 Apr;39(2):213-218
  10. Congenital cataracts diagnosed by prenatal ultrasound. Taiwan J Obstet Gynecol. 2015 Aug;54(4):461-2
  11.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bilateral cataracts in a fetus with possible cerebro-ocular 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during the routine second trimester anomaly scan. Ultrasound 2015; 23: 181–185
  12. Prenatal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cataract: a case report. Korean J Obstet Gynecol 2012;55(11):839-842



Read More
  • Share This:  
  •  Facebook

2019.08月(56期)

 8月 08, 2019   

台兒通訊 >> 2019年 >> 八月
2019年 八月(第56期)

別了!蘇珊娜!
So long! Susanna!
陳持平 / 壓克力顏料 / 91 x 72.7公分 30F畫布 / 2019年
Chih-Ping Chen / Acrylic paint / 91 x 72.7cm 30F canvas / 2019 

文章目錄
(1)產前診斷先天性白內障案例報告及文獻回顧 / 吳佩臻 醫師(閱讀全文)
(2)簡述超音波下評估胎兒耳朵要點 / 林丹薇 醫師(閱讀全文)

👉下載全檔
Read More
  • Share This:  
  •  Facebook

2019.7月-3/3:{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 2019年6月29日 胎兒超音波實作 培訓課程-初階班 後記

 7月 18, 2019   


台兒通訊 >> 2019年 >> 七月 >> {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 2019年6月29日 胎兒超音波實作 培訓課程-初階班 後記
台兒編輯 / 孫碧遠
2019/06

(圖一)本次胎兒超音波實作培訓課成講師群(左起葛萱放射師、吳佩臻醫師、黃鈺昕放射師、夏敬淇放射師、池宛玲醫師)

『胎兒超音波實作 培訓課程-初階班』在2019年6月29日粉墨登場。本次參與學員共有52位,其中包含醫師31位、超音波技術員16位和護理師4位。原本設計這個課程的用意,是希望讓一些對胎兒超音波有興趣的放射師、護理師、住院醫師,能夠對基礎的超音波影像有個認知。
殊不知...好多經驗豐富的婦產科醫師和放射師都來報名啦!既然已經無法挖洞把自己藏起來,台妹們只好鼓起勇氣上台講課,讓大家見證每天在台兒扎實訓練的成果。

(圖二)張東曜醫師連線至會場替課程開場



首先按照慣例,由台兒大家長-張東曜醫師為大家開場。張醫師用幽默的口吻,簡單敘述自己走上胎兒醫學這條路的動機和歷程,並且鼓勵在座同業可以加入張醫師在workplace創立的『台兒之友-胎檢產檢分流』社團。

簡短開場之後,由吳佩臻醫師上台講『胎兒超音波實作概論』,幫台妹們打先鋒。吳醫師從最基本的探頭手勢、各種切面、胎兒應對位置...等一路詳細介紹,並且分享了許多個人實作上的經驗和操作細節,應該讓不少『稍微會超音波、但就是有點卡』的初心者覺得豁然開朗吧XD。而吳醫師不但課程資料整理得十分完善嚴密,敘述的方式也非常地清晰有條理,果然不枉學生時代就存在的『吳老師』外號。

(圖三)吳醫師示範腹部超音波探頭操作手法

接著,由黃鈺昕放射師大家講解『胎兒神經系統(腦部、脊髓)』的部分。鈺昕將自己講義中的超音波影像,都依技術及辨識細節的難易程度分成『Basic / Advanced / Hard』三個部分。如此一來,學員便可以根據自己適合的程度來選擇學習內容。

講解完神經系統後,由葛萱放射師為大家講解『胎兒軀幹&四肢超音波』的部分。比較特別的是,由於台兒有開設『胎兒唇顎裂聯合門診』,因此葛萱在講解顱顏部的切面和細節時特別地詳細,並且強調『要先清楚正常的影像長什麼樣子,一看到異常時才會很快知道不對勁』。

(圖四)池宛玲醫師講解胎兒心臟概論

最後一堂課則是由台兒小兒心臟科池宛玲醫師以及夏敬淇放射師,為大家帶來『胎兒心臟超音波』的課程。課程一開始,池醫師便直言『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高達百分之一,可能會是在座各位遭遇率很高的一種胎兒異常——但是,這些寶寶在接受治療後,有高達八、九成的機率可以順利長大成人。所以我覺得,如果能夠幫助到這些孩子,會是種福氣。』由一個小兒心臟科醫師口中聽到這些話,真是令人動容、也讓人充滿學習動力。

池醫師又補充了一些胎兒心臟相關的數據和概要後,接著便由夏敬淇放射師負責講解影像的部分。由於今天的課程是初階班,因此只能讓各位學員大致認識胎兒心臟篩檢的幾個重要影像切面,對於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無法著墨太多。如果大家覺得想進一步滿足求知慾,歡迎來台兒胎兒醫學工作坊(2019/11/24 整天都胎兒心臟專題) 、和明年十一月STIC胎兒心臟工作坊(順道遊日本) 共襄盛舉吧!

感謝各位學員踴躍參與&不吝指教。台兒還會陸續開設各種課程,歡迎大家多多參與喔!

Read More
  • Share This:  
  •  Facebook

2019.7月-2/3:{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 『DDH篩檢尖兵』第一級篩檢認証課程 -DDH Screening Vanguard Program (HSVP-1) 2019夏季班 後記

 7月 18, 2019   


台兒通訊 >> 2019年 >> 七月 >> {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 『DDH篩檢尖兵』第一級篩檢認証課程 -DDH Screening Vanguard Program (HSVP-1) 2019夏季班 後記
台兒編輯 / 孫碧遠
2019/06

(圖一)『DDH篩檢尖兵』第一級篩檢認証課程大合照

2019年6月2日(星期天)的上午,平常迎接孕媽的台兒七樓大廳今天搖身一變,變成了『髖關節發育不良-理學篩檢課程』的教室。
本日的講師陣容為:林口長庚小兒骨科張嘉獻主任、新竹榮總骨科黃博彥醫師和台兒新生兒科王淑美醫師。

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個典型『早期篩檢、早期治療、方法最易、效果最好』的疾病,如果能在寶寶出生到三個月內發現並治療,通常只需要穿矯正吊帶就能完全治癒了。但是超過三個月後才發現,不但需要打石膏、開刀,治療效果也不若三個月前穿吊帶來得好。如果放著不管呢、、、小朋友長大可能就會長短腿,甚至要需要置換人工關節。

因此,我們希望更多第一線接觸寶寶的新生兒醫護人員,能夠學習髖關節的理學檢查方法,讓疑似異常的寶寶可以及早進入轉介系統,接受更詳細的檢查、追蹤、或治療。

課程開始前,台兒診所的大家長張東曜院長率先上台做個簡短的開場,說明課程發起的原由,並介紹本日的講師陣容。

(圖二)王淑美醫師上課照片

課程的前半段是觀念和理論的建立,首先由王淑美醫師以新生兒科的觀點談髖關節理學檢查。王淑美醫師除了介紹相關文獻及學理之外,也特別強調第一線人員的重要性:只要第一線人員提高篩檢敏感度,就可以改變很多孩子和家庭的命運。同時,王淑美醫師也不藏私的傳授自身的檢查心得,和觀察孩子時應該注意的小撤步。

接著,黃博彥醫師與張嘉獻醫師以骨科醫師的角度談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檢查與治療。配合一張張髖部X光圖片和治療手法的說明,兩位骨科醫師表達了重要的觀念:髖關節發育不良在早期不會有明顯症狀,孩子也不會疼痛哭鬧,若沒有透過理學及超音波檢查,很多個案往往要拖到孩子開始行走才會發現異常。

此外,即使統稱都是髖關節發育不良,但是隨著發現時間的延後及嚴重程度的增加,對於骨科醫師來說就有著治療上的天壤之別。因此,能在寶寶出生到三個月內的黃金時期篩檢並治療 確實十分重要。

(圖三)黃博彥醫師上課照片

理論課程結束後,由台兒的醫研部主任陸允叡先生以及專案經理孫翊庭小姐簡單介紹『髖關節發育不良品管與篩檢登錄系統』的沿革、架構及研究統計成果,接著便進入理學檢查的實作課程。

實作課程由張嘉獻醫師以嬰兒假體示範操作並坐鎮主考。台兒特別準備了兩個假體在旁邊提供學員練習,王淑美醫師和黃博彥醫師也在席間巡視,讓學員們有充分的機會提問。而練習好的學員則排隊考試,以假體操作理學檢查給張嘉獻醫師檢視,張嘉獻醫師也針對每個學員的操作手法進行指導。

(圖四)張嘉獻主任(右)進行理學考試中


甫久,所有的學員都考試過關、領取證書,也為今日的課程劃下句點。

我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家長可以重視髖關節篩檢,也希望有更多第一線人員具有篩檢的技術和觀察敏感度,讓更多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孩子可以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重拾健康行走的人生。



Read More
  • Share This:  
  •  Facebook

2019.7月-1/3 : 初期子癲前症篩檢及預防

 7月 18, 2019   

台兒通訊 >> 2019年 >> 七月 >> 初期子癲前症篩檢及預防

台兒診所 / 楊子逸 醫師


本篇筆者楊子逸醫師

根據研究顯示,約有2-5%的孕婦會發生子癲前症,和發生率約1/800-1000的唐氏症相比更為常見,現行產檢中對於唐氏症已有很完善的篩檢模式(初期唐氏症篩檢、中期唐氏症篩檢、非侵入性唐氏症篩檢等),子癲前症的篩檢也應當有相同的重要性,從2010 NICE guideline, 2013 ACOG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guideline,以及2013年Nicolaides教授提出的Competing risks model, 2017 ASPRE trial,到最近ISUOG及FIGO相繼發表了子癲前症的最新guideline,可以看出子癲前症篩檢一系列的進展。
Read More
  • Share This:  
  •  Facebook

2019.07月(55期)

 7月 18, 2019   

台兒通訊 >> 2019年 >> 七月
2019年 七月(第55期)

再回首。
When I look back.
陳持平 / 壓克力顏料 / 91 x 72.7公分 30F畫布 / 2019年
Chih-Ping Chen / Acrylic paint / 91 x 72.7cm 30F canvas / 2019 

文章目錄
(1)初期子癲前症篩檢及預防 / 楊子逸 醫師(閱讀全文)
(2){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DDH篩檢尖兵』第一級篩檢認証課程-DDH Screening Vanguard Program (HSVP-1) 2019夏季班 後記 / 孫碧遠(閱讀全文)
(3){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2019年6月29日 胎兒超音波實作 培訓課程-初階班 後記 / 孫碧遠(閱讀全文)


👉下載全檔
Read More
  • Share This:  
  •  Facebook

20190629 第28次『慘』科OB會後記

 7月 15, 2019     『慘』科OB會   

台兒資深放射師 / 李怡盈
2019/07


植入性胎盤是周產期十分棘手的問題之一,其超音波特徵與高風險因子大部分臨床工作者雖略知一二,實際診斷時還是容易遇到困難。台兒吳佩臻醫師帶領的讀書小組針對植入性胎盤做了好幾個精彩專題,我們藉此機會,請吳醫師與台兒黃鈺昕放射師到OB會分享心得。

吳醫師先以幾個台兒臨床案例帶出常見的特徵及特別的描述名詞,更進一步整理近幾年相關論文講解幾種命名方式的異同。一旦對描述名詞有共識,臨床溝通便能更有效率。此外,吳醫師也從植入性胎盤的成因延伸至對高風險族群的定義,順著這樣的思路,就算是初學者也十分容易理解。
產前診斷植入性胎盤第一線工具首推超音波。超音波大致有出三個觀察重點:胎盤(lacune、異常血流)、胎盤跟子宮交界處(clear zone)、子宮與膀胱交界處。檢查時最好漲膀胱,重點部位儘量放大,使用color Doppler時設定為低速血流。植入性胎盤的診斷還未有公認的準則或評估系統,可以確定的是——無法以單一特徵下診斷。但若個案同時出現兩個以上可能特徵,植入性胎盤的機率便大大上升(two criteria system)。第一孕期的相關個案不多,但回顧文獻,這些個案仍有相同的超音波特徵。是以嚴重的高風險個案仍有機會及早診斷。

接著由黃鈺昕放射師分享3D超音波在植入性胎盤的運用。演講分成三個大方向:3D Power doppler、量化評估以及rendering imagng software。
植入性胎盤大多有許多新生血管,可以相互參照觀察lateral和basal view,透過血管交通的狀況與前置胎盤鑑別診斷。也可挑出uteroplacental interface的血流訊號作量化(植入性胎盤的血流訊號通常較為豐沛),至於rendering imaging software則有機會更清楚呈現子宮與膀胱的界線。
縱然擁有許多能協助診斷的工具,執行檢查時仍然需要仔細問診,儘量篩出高風險族群,描述並記錄胎盤位置,若有疑問可觀察是否有會中提到的2D超音波特徵,或搭配其他診斷工具進一步釐清。
Read More
  • Share This:  
  •  Facebook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Blog Archive

  • ▼  2025 (25)
    • ▼  7月 (7)
      • 2025年 7-8月(第100期)
      • 2025年7-8月-1/6:【台兒知識庫】20250320 台兒胎兒心臟病季會:Pulmonary ...
      • 2025年7-8月-2/6:【台兒知識庫】胎兒生發基質出血germinal matrix hemor...
      • 2025年7-8月-3/6:【台兒知識庫】胎兒腦部超音波大師 Ritsuko Pooh的職人精神
      • 2025年7-8月-4/6:【台兒知識庫】胎兒磁振造影(Fetal MRI)研修醫師培訓計劃結業心得
      • 2025年7-8月-5/6:【台兒見聞】胎兒醫學日新月異、台兒如何將診斷能力最大化並輕鬆應對:202...
      • 2025年7-8月-6/6:【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不只愛,還要懂」第一屆台兒集英 兒童與青少年教養...
    • ►  6月 (5)
    • ►  5月 (1)
    • ►  3月 (6)
    • ►  2月 (6)
  • ►  2024 (57)
    • ►  12月 (15)
    • ►  9月 (6)
    • ►  7月 (6)
    • ►  5月 (6)
    • ►  4月 (5)
    • ►  3月 (7)
    • ►  2月 (5)
    • ►  1月 (7)
  • ►  2023 (42)
    • ►  12月 (5)
    • ►  11月 (6)
    • ►  9月 (6)
    • ►  6月 (7)
    • ►  4月 (6)
    • ►  2月 (12)
  • ►  2022 (101)
    • ►  12月 (13)
    • ►  11月 (8)
    • ►  9月 (12)
    • ►  8月 (4)
    • ►  7月 (9)
    • ►  6月 (3)
    • ►  5月 (24)
    • ►  4月 (1)
    • ►  3月 (9)
    • ►  2月 (5)
    • ►  1月 (13)
  • ►  2021 (67)
    • ►  12月 (7)
    • ►  11月 (6)
    • ►  10月 (4)
    • ►  9月 (12)
    • ►  8月 (8)
    • ►  6月 (9)
    • ►  5月 (1)
    • ►  4月 (8)
    • ►  3月 (2)
    • ►  2月 (9)
    • ►  1月 (1)
  • ►  2020 (90)
    • ►  12月 (10)
    • ►  11月 (7)
    • ►  10月 (6)
    • ►  9月 (8)
    • ►  8月 (9)
    • ►  7月 (5)
    • ►  6月 (8)
    • ►  5月 (9)
    • ►  4月 (6)
    • ►  3月 (7)
    • ►  2月 (5)
    • ►  1月 (10)
  • ►  2019 (78)
    • ►  12月 (9)
    • ►  11月 (11)
    • ►  10月 (4)
    • ►  9月 (4)
    • ►  8月 (5)
    • ►  7月 (5)
    • ►  6月 (9)
    • ►  5月 (9)
    • ►  4月 (4)
    • ►  3月 (4)
    • ►  2月 (8)
    • ►  1月 (6)
  • ►  2018 (89)
    • ►  12月 (6)
    • ►  11月 (7)
    • ►  10月 (19)
    • ►  9月 (6)
    • ►  8月 (10)
    • ►  7月 (5)
    • ►  6月 (7)
    • ►  5月 (5)
    • ►  4月 (5)
    • ►  3月 (5)
    • ►  2月 (7)
    • ►  1月 (7)
  • ►  2017 (71)
    • ►  12月 (8)
    • ►  11月 (7)
    • ►  10月 (6)
    • ►  9月 (4)
    • ►  8月 (3)
    • ►  7月 (8)
    • ►  6月 (8)
    • ►  5月 (5)
    • ►  4月 (5)
    • ►  3月 (7)
    • ►  2月 (4)
    • ►  1月 (6)
  • ►  2016 (79)
    • ►  12月 (9)
    • ►  11月 (6)
    • ►  10月 (7)
    • ►  9月 (6)
    • ►  8月 (8)
    • ►  7月 (5)
    • ►  6月 (18)
    • ►  5月 (3)
    • ►  4月 (3)
    • ►  3月 (6)
    • ►  2月 (4)
    • ►  1月 (4)
  • ►  2015 (59)
    • ►  12月 (4)
    • ►  11月 (5)
    • ►  10月 (7)
    • ►  9月 (4)
    • ►  8月 (4)
    • ►  7月 (5)
    • ►  6月 (5)
    • ►  5月 (5)
    • ►  4月 (5)
    • ►  3月 (5)
    • ►  2月 (5)
    • ►  1月 (5)
  • ►  2014 (1)
    • ►  7月 (1)
  • ►  2013 (1)
    • ►  6月 (1)
  • ►  2012 (9)
    • ►  11月 (2)
    • ►  9月 (6)
    • ►  6月 (1)
  • ►  2010 (21)
    • ►  6月 (1)
    • ►  3月 (6)
    • ►  2月 (13)
    • ►  1月 (1)

Popular Posts

  • 2022年3-4月-4/6:【台兒知識庫】掌握新生兒耳朵矯正黃金期 ─門諾耳朵矯正器介紹
    台兒通訊  >>   2022年   >>  3-4月 文/門諾醫院復健科 張雅鈞職能治療師  首先感謝台兒診所的邀稿,讓我有機會分享門諾醫院的耳朵矯正,希望透過這項技術,造福更多新生兒家庭。門諾醫院的第一例個案是一位兩個月大的女嬰-小柔,當初因為右耳形狀...
  • 臍帶動脈血流阻力--作者:張東曜醫師
    臍帶動脈血流阻力(PI)可以用來評估胎盤的功能。如果阻力增加,表示胎盤的功能可能不佳,常見於子癲前症、羊水不足、或子宮內生長受限(IUGR)的胎兒。 下圖是妊娠29週雙胞胎,其中一個胎兒(生長受限者)的臍帶動脈血流波型。僅見收縮期波型(波峰),舒張期的波型已經消失,我們稱之為AE...

訂閱台兒通訊電子報

訂閱台兒通訊電子報

* indicates required

搜尋此網誌

技術提供:Blogger.

標籤

  • 『慘』科OB會 (35)
  • 子癲前症 (2)
  • 中期胎檢補助方案 (2)
  • 王羿婷 (5)
  • 北區胎兒影像學季會 (1)
  • 台日友好-日空下 (5)
  • 台兒「川瀧塾」 (3)
  • 台兒知識庫 (52)
  • 台兒研究 (2)
  • 台兒胎兒醫學工作坊 (24)
  • 台兒個案分享 (1)
  • 台兒通訊 (130)
  • 台兒通訊 2015年 (1)
  • 台兒通訊 2017.09月 (1)
  • 台兒通訊2017 (23)
  • 台兒通訊2017.09月 (2)
  • 台兒通訊2017.10月 (3)
  • 台兒通訊2017.11月 (4)
  • 台兒通訊2017.12月 (2)
  • 台兒通訊2018一月 (3)
  • 台兒新聞報 (1)
  • 台兒case library (2)
  • 台灣胎兒影像學工作小組 (5)
  • 台灣癲癇妊娠登錄系統 (2)
  • 台灣髖關節發育不良篩檢與品管系統 (20)
  • 未分類 (3)
  • 先天性心臟病 (1)
  • 伴心日記 (4)
  • 吳佩臻 (1)
  • 妊娠糖尿病 (1)
  • 赤匠知心 (8)
  • 林永傑醫師 (10)
  • 拯救胎兒計畫 (1)
  • 星蹤之愛 (10)
  • 胎兒唇顎裂產前到產後照護認証課程 (3)
  • 胎兒熱線 (3)
  • 胎兒醫學 (34)
  • 唇顎裂 (10)
  • 脊柱裂 (1)
  • 脊柱裂兒治療團隊 (1)
  • 第15屆 (7)
  • 第二屆神奈川STIC Conference (1)
  • 第十二屆台兒胎兒醫學工作坊 (1)
  • 第六屆STIC (4)
  • 第四屆STIC (1)
  • 陳國鼎醫師 (10)
  • 植入性胎盤 (2)
  • 遠距視訊教學平台 (16)
  • 藍中基醫師與我 (3)
  • DDH (1)
  • ERIC WORKSHOP (1)
  • MRI (2)
  • STIC (2)
  • TFIG (13)

檢舉濫用情形

網頁

  • 首頁

2025年 7-8月(第100期)

  台兒通訊  >>   2025年   落花 春光冉冉歸何處,更向花前把一杯。 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唐.嚴惲) The fallen flower The spring time passes slowly and where does the spr...

Copyright © 台兒胎兒醫學電子報 | Powered by Blogger
Design by Hardeep Asrani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